读诗集《用这些柴火温暖自己》偶得
这是一本故人的诗集,名叫《用这些柴火温暖自己》,多么好啊!晨读,夜读,月下静读,灯下漫读,断断续续,与其说读了一本诗集,莫若说读了一个名叫冷庆双的老师。一花一叶,感慨万端,偶有所得,我便成了那只爬进花蕊里的蜜蜂,和文朋诗友门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和甜蜜。
此时此刻,我捧读这本诗集的时候,我们的作者,早已像一颗睡莲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地下。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他和大地融为一体,沉睡不再醒来,抵达真诗的国度。他像海子,像海明威,像三毛,留待我们在某个春雨霏霏的下午,从记忆的深处打捞,打捞一网兜诗意。
轻轻翻开这本诗集,就像是推开了故土老屋那扇吱吱作响的木门。推开了,一缕阳光透射,惊扰了那像蜘蛛网的诗意。故乡,就像是那个隐秘的肚脐儿,轻易不见,见了,轻易不敢触碰,触摸。白纸,黑字,分明是那肚脐儿也有了诗意。
掩卷,我想对冷老师说:“你是一根火柴。你是一根流泪的烛。你是一粒月光。你是爬过窗台的蚂蚁。你是屋檐下谈恋爱的一只麻雀。你就像门缝里爬进来的那缕阳光,一粒粒灰尘的光柱跃然纸上。更多的,你是那一堆柴火,熊熊燃烧……”
一切都还来不及,来不及清晰,一切都已来不及,来不及一一捞起,作者就乘风归去,独自远行,不知去了哪里。无论去了哪里,你都在我、我们心里,矗立成青春的传奇,像岁月的一首夜光曲,化作缕缕炊烟,缠绕在梦里。你留下了一本诗集,《用这些柴火温暖自己》,多么好啊,我把它搁在枕边,沉沉睡去。
都说人走茶凉,是么?我不知何处去,去寻一根火柴,漆黑的夜里点燃,照亮自己,然后温暖自己。生活就像是煮了一壶月光,诗意呀,就是那颗童年不知遗落在何处的纽扣。我们都渴望诗意地栖居,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不知何处去找,何处去寻,何处去打捞,打捞一网兜诗意。那么,阅读吧,尽享阅读的美好时光吧,那诗意呀,就像是一只小小的蚂蚁,携带一滴露水,顺着你的脚踝爬上去,一直爬上去……
月夜下,不知是谁轻轻叩响,轻轻叩响故乡那扇从不上锁的房门?青春啊,那枚朱砂痣,如今落在何方?青青麦田去了哪里,金黄稻田去了哪里,蛙鸣滑入了谁的梦里?诗集《用这些柴火温暖自己》,这是燃烧的诗意,湿漉漉的诗意,带有浓浓泥土的草木香的诗意。梅兰竹菊,说古道今,春夏秋冬,柴米油盐,一切一切都成诗句,记忆漫卷黄沙,像是岁月丢失在风中的一个个手帕,再也捡不起,拾不起,捞不起。
在作者的笔下,一切离我们那么近,一杆生花的妙笔,化平实为神奇。回想、梦醒、苦艾、龙舟、杜鹃,端午有雨。狗牛羊,在偷看门缝里的烛光。煤油灯、火塘、南瓜、一把刀、草、菊花、麦地、雪、包谷林、土坯屋、皂荚树,陪伴我们成长。生活就像是一粒月光,低姿态,高境界。可以说这本诗集,是最平民的诗集,最贴近大地的诗集,最有故乡味道的诗集。如何将最平实的事物一一打捞,写入诗歌,赋予平凡事物诗意,作者做了最大胆最有益的探路和摸索,谁人都能读懂,谁人都能深受裨益,谁人都能自己走进诗歌的神殿,低头,叩首,或者双眼微闭,或者仰望星空。
走笔至此,我在想:有那么一天,我也魂飞天外,成了一张照片挂在墙上,成了一颗种子埋在土里。那么,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像此时此刻的我一样,捧着故人的一本小书,在灯下夜读,在月下漫读呢?
窗外,一瓣月光西垂。窗棂上,一只蚂蚁寻寻觅觅。案头,一只流泪的烛。眼角,伴随火苗摇曳的,除了跳跃的文字,还有谁人晶莹的泪珠儿。又或者,窗外飘雪,像讲故事的老祖母那般安静。谁围炉而坐,茶香袅袅,书香袅袅,茶壶里的饺子咕嘟咕嘟冒泡泡……走马观花,还是一目十行,随你意好了,然后,思绪万千,留下只言片语,写点读后感呢!如果有,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我在那边只怕会睁着双眼,仰望星空,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