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姥爷八十多了,两人一辈子住在农村,在我眼里,那是一个可以满足我大部分田园梦的美丽宁静的村庄。可是在他俩看来,那是一个出现了审美疲劳的地方,他们想要住到城里,几个孩子商量后,把他们接到小姨多的房子里,于是老两口也开心的成了“城里人”。
两个新生“城里人”,不会唱戏下棋跟公园里的老人们玩不到一起,但他们还是迅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每天早晨很早跟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去听保健品课,重点是听完课有小礼品可拿,有时是几个鸡蛋,有时是一两个盆,有时是没有什么美感的挂件...
子女心疼他们,让他们别去了,毕竟起的太早,毕竟人太多,害怕拥挤摔倒。可是他们哪里听的进去,谁劝他们,姥爷就像“斗鸡”一样,伸长了脖子,把劝的人怼到不敢开口,久而久之,孩子们怕老人上火,再也不敢劝了。他俩也很骄傲,没几天就会给每个孩子送他们领的“宝贝”,满脸的自豪。
某天下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他们。一见到我,姥姥就告诉我,这几天又领了什么好东西,招呼着姥爷拿给我看,这个给我,那个给妈妈。
看着那笑容,我却在心中涌起一股酸涩,我看得出姥姥、姥爷给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时心里的骄傲,那样的神情分明像我小时候取得了好成绩时的样子。他们是不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和别人,他们还是“有用”之人,他们的生活并不是简单的等待离去......
当人老去,生活和工作能力变得很低,他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寻找存在感?
小时候,我们学走路,父母会小心牵着我们的手,一次次耐心的引导,怕我们摔倒,护我们成长。当父母老去,有几个子女可以像当年父母对我们一样又耐心。当他们行动不便,我们也能耐心牵着他们的手等着他们小心翼翼的迈出步子吗?也许很难吧,毕竟孩子带给我们的是希望,而老人更多是失望和被遗忘。也许会有,但面对孩子时更多的是甘之如饴,面对老人更多的人责任和报恩吧。
老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想这要等每个人真的站在那个年龄才能体会到。当到达一定的年龄,听到越来越多的是儿时玩伴离去的消息,他们会不会有一丝恐慌?夜里的梦中会不会出现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画面?那些记忆是早已模糊,还是至今鲜明美好?当有一天,午夜梦回,伸手发现再也摸不到那个温暖的身体,会不会再也找不到一个安心的睡姿?白天,走出门去,发现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儿女在忙,是啊,他们得忙,要不怎么照顾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孙辈在忙,忙学业,忙工作,忙着参加各种同龄人的聚会。偶尔,大家齐聚,老人会乐呵呵的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所有美食来招待孩子们。可等大家轰然散场后,留给老人的是更加对比鲜明的凄凉。
老人像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群体,没有人会再去费心给老人设计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没有针对七八十岁老人肤质的护肤品,可是姥姥年轻时应该也爱美吧,姥爷年轻时应该也装酷吧。老人娱乐的场所,除了公园、敬老院和暖阳下的街边,我实在很难很快再想出什么。
我们有时在羡慕老人受到的种种待遇,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他们忙碌了大半生,被孩子们需要着,崇拜着。可当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主导地位被彻底颠覆,他们告诉老人,你们要听我们的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我们会给你们物质保证,但是没有时间听你们唠叨。你们不懂我们冬天不穿羽绒服的时尚,你们不懂我们为了减肥不吃饭的想法,你们不懂我们熬夜的孤独,我们的世界你们不懂,所以请你们安静的“享清福”好吗?
可是,我们忘了他们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劳,怎么可能一下子完全放手,哪怕那关心有时候并不对症。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主宰年代,忽然要听从曾经的“跟随者”,会不会有些自尊心受伤?他们渴望被认可,希望可以自食其力,可再也没有地方愿意接收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就这样被判定为“无用”之人。他们拿着儿女给的零花钱,除了买菜,还有什么可以消费的方式?我的姥姥、姥爷,总要把这些钱攒起来,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因为没有收入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儿女再好,他们也希望有一天躺在病床上,能有一定的底气去参与到对自己病情的讨论吧。
也许,我们要对他们的“幸福”重新审视,用心去体会他们想要的真正幸福。
(文后碎碎念:1、自从几年前爷爷离开,我的生命中只剩了这两位老人,所以我只能看到我眼中这两位老人的状态,只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并不适用于所有老人,仅能代表自己对姥姥、姥爷状态的一点小感怀。2、照片并不是我家“二宝”,是去“天涯海角”看到的一对幸福老人,感觉很美就照了下来,愿所有人老去以后都能有人陪你去天涯海角看海、看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