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富有而有的人贫穷?贫穷真的是因为没钱吗?那么没钱的原因又是什么?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写了一本《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专门研究贫穷的本质。他们认为贫穷的根源在于穷人思维导致人不断陷入穷人陷阱。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人性的角度,这本书都无可匹敌。但在《呼叫助产士》中,关于贫穷的本质,我想我看到了一种更好的答案和理解。
16岁的孤儿Mary因为做愿觉不慎怀孕,害怕被老板发现从而残忍拿掉孩子的她在逃跑途中遇到了Jenny, 善良的Jenney 暂时将她收留在Nonnatus House中,但考虑到多方原因,Mary也不能在此久留。
如何既能保护Mary的安全,又能让她有落脚之处?Jenny为此找到一家修道院。在与主教谈到Mary的情况的时候,Jenney为主教的不近人情而愤怒。但主教告诉她:“贫穷不是指破房子、脏衣服、一大家子挤在一起。贫穷是没有爱,甚至没有尊重,不知道爱和虐待的区别,吻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是的,就实际情况来说,Mary是贫穷而可怜的,但造成她的贫穷与可怜的,不是因为她没钱,而是因为她从未得到过爱与尊重,从未体验过爱与尊重带来的美好体验,内心世界爱的匮乏又造成了她贫穷的实相,她有感情有需求,但她渴望金钱,用金钱衡量一切,仿佛金钱能够填满她空洞的内心。而这亦不是因为她的虚荣,只是因为她不知道,这个世界,除了金钱,还有什么。
她的可怜在于她从未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这也许是她个人的悲哀,却也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哀。因为爱并不难,只要我们想,我们可以,但我们却未能做到。
试想,如果Mary不是一个孤儿,不是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她无需通过出卖自己去获得生存,也无需讨好他人去获得爱。而是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她以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人的形态,被爱,被尊重。在她的人生长河中,她仍然会遇到挫折与困顿,仍然会有阴云密布的时候,但她会有足够的力量跨越生命中的黑暗,迎来曙光。因为爱与尊重使她的内心丰盈,而这丰盈使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造自己理想的人生并付出相应的行动。她会追求内啡肽的释放,而不是被多巴胺的欲望所控制,她的思维不会被限制在四堵墙内,她会有远见卓识,而不是把自己困在有限的选择里面。她不会用自己的一生去质疑生命,不会因为无力改变现状而内耗自己。她会对世界乐观,对人生乐观,对自己乐观,或者说有强大的信任,而这信任会让她找到出路,创造丰盛喜悦。
我们的外在世界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他不会是一个穷人,而一个穷人,一定是内心匮乏的人。
所以,贫穷的本质其实源于爱的匮乏。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贫穷中挣扎,不止于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世界缺少爱。
如果我们都能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也许我们会发现穷人少了,世界更美好了。我们每个人既是旁观者,更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