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叫丹先生,他是新加坡本地人。有一次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做客,特别和我介绍了他的汽车模型和毛绒玩具。
他是汽车模型和毛绒玩具的爱好者,他家里的一个房间全部摆满了汽车模型和毛绒玩具。他的汽车模型和毛绒玩具里面有不少都是限量版的,造型和设计都非常惊艳。他介绍起来是眉飞色舞,他说有几个是全球才10个的汽车模型,要提前排队预约,才能买到。
我离开新加坡的时候,他赠送了一个限量版的汽车模型给我,还送了一个限量版的蒙奇奇玩偶给我女儿,至今还在家里保存着。
这种品牌的限量版也是饥饿营销,饥饿营销就是故意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高利润和品牌附加值的手段。
它的本质就是“边际效用”在营销方面的运用,看上去饥饿营销的目的,是严格控制产量,使供给端远小于需求端,产生供不应求的假象,把消费者饿晕,然后抬高价格获得暴利。
但实际上饥饿营销本身也限制了销量,利润未必大。所以饥饿营销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品牌附加值。
提起饥饿营销,估计最有名的应该是小米的饥饿营销了,前几年小米的饥饿营销是玩的风生水起。直至后面小米发展小米生态链,外界的人才发现小米的饥饿营销是为了提升品牌附加值,利润本身不是小米的目的,小米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是设计好的。
小米的副总德哥曾经说过,小米要的是用户,要的是品牌附加值,如今用小米手机的用户起码过亿,装有小米商城和app的人也是,未来小米生态链的很多产品可以万物互联,形成闭环,这就是小米的布局。
那如何来运用饥饿营销呢?
第一,这个产品要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新加坡友人赠送的限量版蒙奇奇玩偶,全球就几只,其他地方没有正品销售。
第二,消费者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愿意,甚至喜欢追逐新奇和稀缺。比如小米手机一开始运营的米粉,手机的发烧友,要买小米手机还要拥有F码才可以买到早期的小米手机。
如今消费者也比较理性了,不会像当初那么疯狂地追逐玩弄饥饿营销的小米手机了。
第三,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当时的小米手机以低价和高性价比进入市场,基本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面华为为了做电商,特地做了一个荣耀品牌,也是主打低价高性价的产品。
而且华为的硬件和自主研发能力还是胜于小米。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的饥饿营销已经不work了。小米那么难买的话,消费者可以转身选择华为代替之。
饥饿营销也有不少副作用,值得注意。
第一,客户流失。过度饥饿营销,就是把客户“送”给竞争对手。比如买不上小米手机的,就去买华为荣耀手机了。
第二,顾客反感。过度饥饿营销会让消费者饿到冷静,觉得被愚弄,转而对品牌生厌。比如之前有几个朋友一直买不到小米手机,后面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再也不买小米相关品牌的任何东西了。真是爱之深,恨之切。
反者,道之动也。凡事防止过犹不及,过了就会产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