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篇,首次提及“孝弟”和“仁”,并再次提及“君子”。然而这次并不是孔子所讲的话,而是有子。
在整部《论语》中,凡是孔子弟子所讲的话,总能给人体会到与孔子讲话气象的不同。孔子的宏大气象,在与弟子的对比中便能体现出来。这是读《论语》一值得留心体悟处。
有子,姓有,名若。少孔子三十三岁(一说四十三岁)。《论语》中称除孔子外称”子“的仅见于曾参和有若。曾子是传孔子道统之弟子。有子似圣人,史书记载其为各大弟子尊重。孔子去世后,一度欲以事孔子礼事之,后为曾子制止。
“仁”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概念。但是,整部《论语》中,始终未对”仁“有明确的定义。初读《论语》,理解仁乃是一困难。然而反复诵读,细细体悟,终将对”仁“有一番认识。
对于“仁”的理解,可以从其字本义悟入。从最初的含义,应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孝弟”作为“仁”之本,是一处深可体味处。今日社会形态使“悌“的概念较少被提及了。然而“孝”的概念仍好理解。不知“仁”者,可由体会“孝”入手,推而广之,则距“仁”就近了一步。
“君子务本”,在此处是为将与“孝弟”及“仁”联系起来,并阐明关系。然而读《论语》用心之处如此:“君子务本”一句,亦要单独体悟。试请读者诸君于生活中观察你身边的君子是如何“务本”的,“本立”以后,又如何“道生”的?
一方面孔子弟子气象不及孔子,另一方面,孔子离世后,其弟子讲学有更抽象的趋势。这些抽象的内容,可以窥见《大学》,《中庸》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