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是的,我们又来了。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跟室友下午两点就出门了,在目的地楼下吃了一碗小面。乘电梯的时候发现把杯子落在了面摊一角。
上去后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分钟。正好,可以悠哉的摆好大家需要的蒲团。两点五十的时候,进来一位中年女士,是陌生面孔,短发,半分丰腴,穿着一件蓝色的加绒冲锋衣,恩,成都的初冬这样穿稍显笨重,也愈发的鲜艳。她看起来气色尚可,不像是病患,我们上去跟她打过招呼,她也过来帮我们一起摆弄蒲团,就顺便聊起天来,这才得知她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某理工科的教授,平时并不怎么上课,来这里是是她的主治医师推荐的。我拿了信息表,为她做了个简单的登记。
到现在为止已经三周了,我写下过很多职业,也登记了不少年龄,像化疗这样的字眼也是漫纸肆意。跟之前一样,三点时候,大家围成一圈,盘膝而坐。这次只有教授是新来的,其他都是这个圈子里的长老了。那位老先生这次带了孙女过来,她很和善,也很活泼,跟老先生一样的高鼻梁。同为元老的里面,那位平时略显沉闷的阿姨,今天脸色看起来格外的红润,跟老师讲了这些日子以来的进展,右胳膊抬高也不怎么疼了,还抡起来整整两圈,我就坐在她旁边,这般孩子气,我竟有种已然是妈妈的心情,想笑又不免感动。
约是三点一刻的时候,我们的话头转移到功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复习之前的饮食方法,起床调气的几个动作,接下来打坐,听音乐。没完成一项活动,我们就开始分享感受,真心讲,我打坐时候昏昏沉沉,总感觉有这样一个圆圈,周围的空气不再静止,它们流动起来,顺时针旋转。睁开眼的时候,我竟有几秒钟以为,我是有慧根的。结果大家分享感受的时候,大同小异,听起来又十分有趣,嘻嘻哈哈,大家也难得的轻松,和谐。
五点过半,我们就散了。上次新来的那对古稀夫妇,今天只来了一位,先生因为身体不适不方便出门,就只有他夫人过来了,结束的时候,她知晓我们是老师的学生,便向我们询问一些细致的问题,关于饮食和打坐姿势。我们一起下的楼,分开始后,还互相道了“再见”。向左向右,分开。路过天桥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她们之于我,只是缘于某个契机结实的一群人,在某些场合见面,聊天,出了那样的一个地点,出了那样的一个时间,再相逢可能,就只剩下点头,又或者擦肩过去。她们可能这些日子跟你嘻嘻哈哈,过些时候,将永远不可能再碰见。我什么都不想去想。遇见,毕竟就是种缘分。
路过楼下的面馆,我寻了杯子,它还在一角。这也是种缘。
下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