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的 典范
孔子又批评一个人,是当时春秋时代,比孔子稍稍早一点,郑国有名的首相,对郑国又了不起贡献的名叫子产。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 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因此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的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谨,不马虎,这是很难得的,一个人对自己最容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都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得到行己也恭,实在难得。同时又事上也敬,子产做 首相,对于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事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换言之,对上接受命令时,不只是服从,有好的意见时要提出力争,执行命令,要尽心,不止是敷衍了事,最怕的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见办法,她表示没有异议,你教他执行,他又呆在那里。而子产对上对下都能敬于其事。其养民也惠,他能促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百姓,大家能得其所养,安定生活,对于社会有贡献,有恩惠给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她,他有命令下达时,各个服从,但是其使民也义,他又非常合理,何时合法,人家乐意听他用,的确是大政治家的风范,所以郑国有子产才能兴起来,因为他有四点君子之道,这四点长处并不仅是政治家才应该具备,而我们不是政治家就用不着,没有这种事。如果我们拿这四点来做人处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君子之道,大有可望了。
孔子讲到另外一个人,就是晏平仲,齐国人,曾任宰相,年纪比孔子大一点,但与孔子同时。孔子到齐国所以不得志,就是小矮子不让他去,齐国本来想请孔子去,小矮子告诉齐王:你能有这度量,可以请他来吗?这个话皇帝一听,心里有数了,就不敢请孔子去,但是孔子对于晏子很佩服。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他说这个人做朋友了不起,历史上有他的专门著作,----晏子春秋,晏子是大政治家,可说是孔子前辈,年龄虽然差不多,但比孔子出道早,古文观止上有一篇,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里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家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 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第二天驾车都变了,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太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我们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终的很少,所以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到处点头都是朋友,但不相干,晏子对朋友能全始全终,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久而敬之。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之间会搞不好,都是因为久而不敬的关系,初交很客气,三杯酒下肚,什么都来了,最后成为冤家。
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夫妇之道----相敬如宾----宾是客人,对于客人无论如何带几分客气,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来了客人,一定暂行停战。先招待客人,也许脸上的怒气没有完全去掉,但对客人一定客气有礼,夫妇之间,在最初谈恋爱时,西门町电影院门口等了两小时,肚子里冒火,对方来了,还是笑脸迎上去,并且表示再等两小时也没有关系,如果结了婚,再这样等两小时,不骂一顿才怪,因为是夫妇了嘛!所以夫妇之间,永远保持谈恋爱时的态度,相敬如宾,感情一定很好,不但夫妇如此,朋友也是如此,扩而大之,长官对于部下,部下对于长官,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敬的作用是什么?好像公共汽车后面八个字的安全标记: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少碰为妙。
普通人交朋友,恰恰与晏平仲相反,时间 久了,好朋友变成冤家,这对五伦中的有道,实在有亏。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对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问题,必须急图匡正,以便维系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