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升初录取完成之后,市南各学校举行了分班考。而7月20日市北区进行基线测试。“分班考”和“基线测试”究竟差异性在哪儿?
市南区各学校进行的考试,因为是各学校自己命题,那就意味着学校之间无法比较。这样看来,这样的考试似乎确实更贴合“分班考”的定义。
而市北区的基线测试,不但可以起着分班考的作用。关键的是,因为全区统考,学校之间的成绩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基线就是起始点,采集了各学校生源的基线,随后的各重大考试都可以以基线测试成绩为参照,看各学校教学质量如何。以基线测试成绩为参照,更具公平性,毕竟生源不一样,要求生源差的学校和生源好的学校在同一水平上比较有失公平。
无论是分班考还是基线测试,难度应该会高于小学阶段的考试。毕竟小学提倡素质教育,大面积的同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过于简单的考试没有区分度,无论是用来分班还是作为基线都不太合适。所以家长要有个心理准备,初中学校不是故意给你一个下马威,而是为了一些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我国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泾渭分明,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班还是以兴趣特长班为主,而到了初中基本上都放弃了,还能坚持的了了。主要原因就是初中升高中的压力大,学校和家长都不敢掉以轻心。所以,青岛中学没有中考,孩子们直升高中,这一政策深受家长欢迎。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考的分流也是必然的,只是如何确定那道分水岭的问题。青岛家长的焦虑在于50%的普高率(这两年在逐步提高)有点残忍,毕竟对一些开悟较晚的孩子而言,有可能就是灾难。
反过来说,也必须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性,真没有必要都往大学里赶。大学也不是那么美好,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各种问题,也会出现大学毕业生被社会淘汰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呈现出潜能和表现的一致性,那就需要跟进孩子的生涯规划,选择一条最适合孩子走的路。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会体悟到,普通才是芸芸众生的状态。所谓的优秀也不过是语言或者社会文化建构出来的。这次疫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医护人员此时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实业家。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