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岸见一郎《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 。这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启示,主要有这三个点。
1.不干涉孩子的成长课题。
育儿过程当中,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孩子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然后做到课题分离。
比如,孩子吃饭多少就是孩子的课题。如果孩子吃的少,父母就不应该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去干涉孩子,强迫孩子吃饭。父母只需要准备好一日三餐就好,孩子吃多吃少,就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走的人生。允许他去做自己,成为自己。
反思自己的育儿过程,其实也做了很多干涉孩子成长的事情。比如孩子有一次不想穿一件衣服,但我觉得那件衣服很好看,就希望孩子穿。
我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去干涉孩子的选择。结果孩子大哭,也破坏我们的亲子关系。
不干涉孩子,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有一个界限在,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需要孩子自己做的就放手,并且信任孩子一定会成长得很好。即使他的选择是我们眼中的弯路,但对孩子来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
我们需要做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静静的陪伴在身边,用爱的力量支持到孩子战胜一切困难。
2.孩子平安健康的在我们身边,本身就很宝贵
当孩子生病时,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健健康康的在自己身边。哪怕孩子学习成绩考零分,天天玩游戏。
然而当孩子健康平安的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却意识不到这样的珍贵。我们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是否听话。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内心的触动太大了。因为我们把孩子的平安健康当成了理所当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每天活蹦乱跳的是多么的幸福啊。
因此,当我们想批评孩子时,一心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时,对孩子的不好行为而感到愤怒时,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
静静的看着自己眼前这个人,这个一样值得被尊重和爱的生命。告诉自己:
“我的孩子能够每天平安健康喜乐的在我身边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 。
这并不是不作为,面对孩子的不好行为不管教。而是当我们按下一个暂停键,对自己说这句话时,我们心中的愤怒会离开,爱会升起。
孩子需要的是爱,理解,包容,被看见,被尊重。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自然会减少不好行为,内心也会滋生出学习的内驱力。
去看见孩子本身存在的美好与珍贵,你会发现这是一件无比美妙和幸福的事情。
3.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樊登老师的书《陪孩子终身成长》里面谈到亲子关系的三大支柱。
无条件的爱
价值感
终身成长的心态
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在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樊登老师在讲《不管教的勇气》 这本书时,他提到我们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不意味着自己开豪车,住大房。而是意味着你对社会的贡献。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里面提到:唯一能够正确的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关爱他人,然后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
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让孩子知道:我很重要,我能够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失落的致富经典》 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他有能力为一切提供助益。
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因此,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不仅提升自我存在价值感,也让孩子更加的幸福。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小家做起。让孩子参与家务,一起帮忙做饭,做清洁。
帮助同学,和孩子一起捡公园里面的垃圾。从这些点滴小事当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孩子价值感越高,想变得更好的驱动力就越强。也会越热爱学习。
最后:
《不管教的勇气》 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的核心是对孩子不应该批评,但也不应该表扬。
批评也许暂时有效果,但长期不仅加重孩子的不好行为,还破坏亲子关系。孩子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不好的行为来得到父母的关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批评,看见孩子。
既然不能够批评,那表扬总行了吧。No,No,No。表扬也不行。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的动力,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内心也没有自发的内在动力。
那么,作者谈到的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感谢。
其实,对于任何一本书里面谈到的观点,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就像表扬,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表扬的,只是要做到正确的表扬。
上面提炼的三点,只是书中对我有启发的一个小分支。书中很多道理值得细细揣摩,思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