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新一抹绚丽的色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以“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珍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可再生,无法复制,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既是对历史文物和革命先辈的敬畏,也是对中华文明独特性的珍视。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拿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接力棒,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融于城乡规划、科教研学、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重要指示精神。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优秀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久保存,既得益于中华民族的代代守护,也离不开文化发展的与时俱进。比如,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红色遗址、历史文物再次得到高度关注,簪花、皮影、漆扇、打铁花等非遗传统手工艺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各地纷纷“解锁”流量密码,掀起“文化+旅游”热潮,让许多徘徊在消失边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焕发了新生。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将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够推动其在滚滚向前的时间脉络中诞生出新的时代内涵,最大程度释放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综合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下,我们要加快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挖掘传承,用好用活文化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强化文化和自然遗产交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可避免的将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征程上,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牢牢把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理念,深化文化和自然遗产交流互鉴机制,强化历史研究、古迹修复、文物等方面的世界合作,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从各国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去除糟粕,在面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同时进一步激活文化创新新动能,让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存在于辉煌的过去,也能持续存在于闪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