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努力成为一个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战斗英雄。
电影及电视剧中出现的主人公,前半生的潦倒和颓废,会使人有想快进的冲动。如果后半生突然开挂,人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成功实现自我价值,那可以说这部电影或电视剧是成功的典范。
大家都愿意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有人为梦想而坚持,为使命而努力,为家庭而选择默默付出。
每当看到这些人的出现,仿佛我未来的生命增添无穷无尽的能量与激情,因为没有这些,生活变成了一滩死水,不想承认,也不愿承认。
励志的故事,励志的文章,励志的人物,犹如心灵鸡汤般,打鸡血状,注入血管中,即使眼前的生活糟糕地如同狗屎,被蒙蔽的双眼看不到当下,望的尽是发光的未来。
难道人生的意义,真的是如此吗?
明知道饱涵沧桑与挫折,还要故作坚强,微笑地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每个人吗?
朋友会说,别傻了,大家都这样过来的,为何要突出自己的懦弱与不堪,外面欣赏和鼓吹的历来是骄傲和坚强不屈的外壳。
曾经令人崇拜的父母,在我的面前也吐露出生活的不易,工作的不易,家庭责任的不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多么生气,愤怒。
背后蕴含的意义是,
亲爱的,我需要你的拥抱和倾听。
而我呢?
会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她们说的话语,会用建设性或强制性的语言去说服,用别多想三个字敷衍她们的情绪。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知所措,不愿面对父母的难过与任何负面情绪,一旦意识到,仿佛父母的权威荡然无存了。
当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大哭一场,生气一场,为他们的不理解,喊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又进入沉默不语中,冷战。
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故作坚强?为什么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与难受?
对不起,我也想有一个人能在自己失落的时候,给个爱的拥抱和微笑。
爸妈仍是我的爸妈,不会因为行为或言语的改变,失去她们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单纯地是,生而为人,罢了。
以前上心理学课程,老师重点提到情绪,一个人碰到应激事件,会突然爆发情绪冲突。在外人看来多么的不可理喻,多么的狼狈不堪,其实只是困在那个情绪中,无法自拔。
也有人会用理性的思考模式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问题,或者干脆做其他事情,去忽略,去拒绝。看来好像坚强无比,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在一次心理活动上,看到一个大男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悲伤的痛哭。
那一刻,我是被吓到了,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男人怎么会哭呢?
虽然应该去安慰他,可行动上却望而却步,只留下专业的老师做收尾工作。心理上还带点小想法,真不坚强!
当意识到这个可恶的思想时,才发现,坚强的外壳已经渗入骨髓,无法脱离自身。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
或许是由于这种刻板印象,在脑海中无数次回放。没有共情,却希望别人能感同身受,怎么可能呢?
今天,我突然很想哭,因为怀孕期,白天到晚上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的对话,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寂寞与无助。
尝试与好几个朋友微信联系,但话题太沉重,负面能量太大,大家都不想轻易提起,用转移话题或者鼓励一下,再有甚者,别想太多的方式回应我的提问。
匆匆一过。
陷入情绪中的自己,开始思考哭泣的真正原因?
是因为没人陪伴的孤独?
是因为未来可能出现丧偶式婚姻的模式?
是因为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
仔细想想,就是单纯地想哭一场,为自己纪念一下吧。
不想要坚强的外壳,不想要骄傲的姿态,不想要成功励志的语言。
唯有爱的拥抱和微笑,才是闯过接下来生活路上的精神力量!
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伤心,难受,愤怒,生气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脆弱,不要固执地拿着所谓坚强的外壳来蒙蔽双眼,遮挡住当下的感受。
在别人同样陷入情绪中时,也能感同身受地拥抱对方,多体谅平时的不易之处,或许是悲伤背后所留下的彩虹。
爱自己,哭了,好好地发泄下。
情绪出来了,不再压抑,明天又能展翅飞翔!
我想对宝宝说,对不起,妈妈,不够坚强,但依然憧憬陪伴你的每一天。也希望,在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刻,能够给对方多一点拥抱和包容。
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