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的城市,傍晚外出觅食,你会选择家怎样的馆子?
如果你想的是找家能填饱肚子就好的地,那么很可能出门遇到的第一家馆子就进去吃了。
如果你想要的是找家干净点的馆子,可能多走了两三家就填饱了肚子。
如果你要找的是家干净又味道好的馆子,也许你就会再多寻找几家,并参考大众点评或旅游攻略上的点评信息,综合考虑,然后找到一家不错的。
找馆子的这件事中,看到了3种不同的标准,“填饱肚子”、“干净”和“干净又味道好”,于是有了不同的行动以及结果。
所以,如果你想吃到好吃的,首先要有一颗“想吃到好东西的心”。
满意 vs 最优
面临选择时,做出的选择和心中所持有的标准有必然联系。
定下心读一本书前,自己会做大量的“功课”:确定书名,浏览目录,上豆瓣查查评分,再看看一两篇书评。费用鼓捣一通,才认定一本书认真读起来。老觉着这么做好像没啥用,同时又浪费时间,往往选书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还要多,可就是习惯这样做。
原来这些捣鼓在确定心中的标准,然后再藉由此标准做出选择,以“最优原则”的思维在做挑选。到底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知道。只是觉着,很少被热卖或流行的书籍吸引,很少被习以为常的观点所说服。
可是,“最优原则”和“满足原则”哪个更好,不知道。
只知道,自己的标准低不下来。
到底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进行选择呢?得好好问问自己,你内心的那个渴望是什么。
让我静静的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