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
汉七年二月,刘邦返回了长安。此时的长安,长乐宫已经建成,大汉中央政府的机关也已经基本上迁移到了这里。此刻的长安,已经真正的开始具有帝都的气息了。
看着比较满意的刘邦,一旁的萧何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怎会忘记,当他陪同刘邦前往查看另一座宫殿——未央宫的时候,曾遭到了前者的严厉训斥。
因为未央宫修建的实在是太过壮观华丽,以至于刘邦看到后大怒的斥责萧何道:
“天下讻讻数岁,百姓苦于战事,民不聊生,天下大势尚未可知。你为什么如此过度奢靡的修建一座宫殿!”
听到刘邦的训斥,萧何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是高兴了起来。这才是那个他认识的刘季,才是那个值得他去终生辅佐的刘邦!
那么,萧何是如何回答刘邦的呢?
“陛下,正是因为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故而才抓紧修建宫殿。天子是全国的象征,宫室不壮丽就无法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还以此昭示后代,不必再重建了。”
听到萧何的话,刘邦笑了。他何尝不知,这是在为自己树立君权的威望?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的确是能够彰显皇威。但是,劳累的还是老百姓。一直以来,似乎天子能够放低身价的垂问一次百姓的疾苦,就算是天大的“恩典”了。只能说,那个时代,一切身不由己。
自从返回长安以后,一段时间以来,刘邦也是督促全国各级官员将精力全部用于恢复民生的工作上来。大汉现在的确是已经千疮百孔了。
如若在不进行修补,那么,用不了多久,大汉就会是第二个大秦!所有的一切强国梦,都必须要百姓先过上好日子!
汉帝诏令:
“凡犯有应处罚颊鬓衣衫罪行的,不要草草结案,一定要请示上级复查。百姓家但凡生了子女的,即可免去徭役两年。”
可以看得出来,刘邦此举一来为了鼓励人口生育。二来则是为了严明国家法令。为了使大汉尽快的休养生息,刘邦也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这平静的时间,当真来之不易。
一年后,北境来报,韩王信的余党与匈奴人再次寇边。一提起这事儿,刘邦就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已经驱逐了韩王信,算是又减除一个异性的诸侯王。这不,刘邦将自己的二哥刘喜封为代王。封地还着实不小。心想着,你好歹也是当今天子的亲哥哥,怎么的也得有两下子。恰巧北境边患严重,二哥,您就去镇镇场子。
可是,刘老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当匈奴人再次前来寇掠的时候,当朝天子的二哥、代王刘喜一看形势不妙,弃城跑了!
这可当真气坏了刘邦,你小子这也太给皇族抹黑了。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的亲二哥,又能如何?无奈的刘邦只得将其贬为郃阳侯。自己,也只得再度领兵,御驾亲征。
这一次,韩王信的余党比较狡猾,当汉军大军到来的时候,他们稍作抵抗之后,便是再次逃回了匈奴。
这一点,到很像是当年的彭越。目的就是疲敝汉军,让大汉劳民伤财。所以,基本上可以如此说,汉八年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像样的军事效果。
因此,从前线返回的刘邦也很是气愤。韩王信的余部虽然成不了气候,但是他这三天两头的袭扰,地方军却又不是对手!
机动,汉军缺少可以随时应变的机动部队!
朕需要强大的精锐骑兵!
可是,这也只能是刘邦的一个美好愿望了。在他那个时代,想要拥有一支足以与匈奴人媲美的骑兵部队,难于上青天。
可是,自己总不能每一次都将几十万大军拉出去溜一圈再回来啊?这样一来,还哪里有什么主动性可言,会一直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可能以前的刘邦会以为,匈奴一共就那些子民,甚至连一个诸侯国都不如。可是,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战力?
说得通俗点,就是生活方式差异影响下,他们愿意“组团”。
可以说,匈奴出动一次,那就是全族的那女老少通通上阵。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只要在大草原上,到哪里都能生存。因此,不论他们攻打哪里,都是全体匈奴人出击,一定凝聚着整个匈奴的最强力量。但是汉军就不同了。漫长的边境线上,面对着来无影去无踪的精锐匈奴骑兵,任何一处的守军在兵力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仗还怎么去打?
当时的樊哙、周勃、灌婴一时间也都没有好的办法。为今之计,也只有在边疆重地驻扎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大军,居中策应四方。而各个边疆郡县一旦发现敌情,立刻坚壁清野、释放信号、请求支援。
同时,国内加紧马政改革,全民休养生息,积极备战,建立起一支足以与匈奴人相抗衡的军队!
可是,这一切,真的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遭受战火的荼毒,又会有多少的汉家女儿嫁入那漠北塞外?
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一刻的刘邦也很是心急。身为一朝开国天子,百姓视他为依靠。可面临着强大的外患,他却只能如此被动的去应对。
这,算不算是愧对万民?
唯有与民休息、与民安乐,才能让国家更进一步,才能让百姓活得更好。那个时候,今时边境百姓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将不再。边境百姓所有的隐忍自也终将被证明,是值得的!
我的好女婿
想着想着,刘邦的队伍来到了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西)。这里是他的女婿,而今的赵王张敖的地盘。刘邦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婿到也还满意。毕竟早年刘邦与张耳关系不错,恰恰这个张敖还有着一定的能力。因此,刘邦也是将他和吕雉的闺女也就是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有了这层关系,赵国对于大汉中央政府还是相当忠诚的。
这不,一年前,当刘邦从平城撤回路过赵国的时候。他的大女婿张敖可谓是表现的相当的乖巧。
“赵王朝夕袒鞲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赵王张敖脱掉外衣,亲自为刘邦端上食物,言辞谦卑而恭敬有礼。这不仅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同时也绝对是一个好女婿。
那么,面对锐孝顺的女婿,刘邦是怎么表现的呢?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刘邦伸出两条腿很是随意的坐在那里数落张敖,态度很是嚣张。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说话里带“啷当”或者说挑刺儿的那种感觉。
但是赵王张敖太了解自己的这个老丈人了,早就习惯了。但是,他受得了,有人却是受不了了。
那就是以赵相贯高、赵午为首的一干大臣。他们都是张耳的宾客,颇具战国游侠纵横之风。在他们看来,张敖这小子太懦弱,皇帝这厮太无礼!身为前赵王的宾客,他们决定,做掉刘邦!事成之后,好处都归张敖。事若不成,谁也不能牵连到张敖!
可以说,有着这样的一群臣子,是张敖的不幸,但同时,却也是一种幸运。
这不,计划已定的贯高等人准备动手了。下手的地点,就是柏人。他们的方法是在驿站的夹壁中埋伏人手,当刘邦到达的时候,便一跃而出,趁其不备,在驿站边伏击他(壁人柏人,要之置厕)。
却说刘邦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安稳边防的时候,也是有些疲倦了。因此,他便是打算在这里留宿一夜。可是,突然间,他的内心一颤。多年的血雨腥风使得他有了一种高度的警惕感。因为在他的心里,此刻,隐隐有着一种不妙的感觉出现。
“这里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此地名柏人。”
“柏人者,迫于人也!传令全军,继续前进!”
就这样,刘邦“不宿而去”。
看起来这件事很神秘,后人也多以为刘邦询问县名此事亦为附会。但不管怎么说,贯高等人的计划落空了。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刘邦给知道了。
汉九年,因为贯高的仇家知道了他的密谋,便将其上报给了刘邦。得知此消息的刘邦大怒,立刻下令逮捕赵王张敖以及所有同党。
此刻,燕赵之地古来多义士果然名不虚传。得知事情败露的消息后,十多人二话不说,立刻争着拔剑自刭。此刻,贯高看着这一群人,瞬间大怒的骂道:
“谁让你们自杀的!如今大王并没有参与这次策划,却也一并被抓了起来。你们都自杀了,又有谁能证明大王没有参加这次策划呢!”
事情的发展证明,贯高此人的确忠义。他不顾刘邦的诏令,毅然决然的跟随赵王张敖的囚车进入了长安。而后,在种种审讯下,哪怕他已经遍体鳞伤,却也没有将此事与赵王张敖瓜葛上一分一毫!
刘邦也很是敬佩其为人,因此,当张敖已经被无罪释放的时候,刘邦特意派遣泄公劝谏贯高:
“上多足下,故赦足下。”
“哈哈,我之所以没有自刭,不为其他,只为证明我王冤屈而已。今我王已经无罪释放,我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虽死无憾矣。为人臣者,有谋逆篡位之罪,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见陛下!”
而后,贯高自刭。
当此之时,名闻于天下。
赵王张敖,因为吕后的缘故,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王位是不可能保住了。从此以后,他的称号是宣平侯,悠然终老。
到了现在,天下的异性诸侯王,又少了一个。
无为而治
征讨韩王信余党不久后,刘邦就再次向天下颁布了一道诏书:
“从军而征阵亡者,以小棺装其遗体,送回原籍,由原籍所在地供应葬衣葬具,用羊牲进行祭祀,当地县令需亲自参加阵亡将士的葬礼!”
可以说,这一举措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创伤的一种弥补。当每一位县令参与阵亡将士的葬礼的时候,百姓们在悲痛之余却也感觉到了,这位皇帝似乎与之前的大秦或者说六国君主不太相同。难道,他也会在乎我们?
天下这般战乱,到底要到何时才算真正的结束啊?几乎每一天都会从一个村落里走出几个青壮年。而他们,也许再也无法回到这里。
每一个母亲眼含热泪的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每一个妻子哪怕走到了村口也依旧不愿意放开丈夫的手,她怕,这一放,便再也没有相握的机会。
可是,他们必须要去,身为好男儿,当此天下待定渐兴之际,他们必须要挺身而出,与那位汉家天子来一起守护这大汉江山!来共同追求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的生活!
在这之后,刘邦接连下达诏书。主要的内容大多为慰劳从军将士、限制商人发展、维持社会治安、维护百姓生产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在萧何等人的辅助下,汉中央政府的各项举措被逐渐的下发到直属的郡县与各诸侯国。一时间,百姓们交相称赞,大量的战争流民回到了原籍,大片的荒芜土地被重新开垦,田地上,再一次有了粮食。整个民间,一片生机勃勃。
看到了这一幕,刘邦也是很开心。因为,他从百姓这里拿走了太多,现在,终于可以一点点的偿还给百姓了。
现如今,对于天下来说,官府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逐渐的,刘邦发现,以前不甚喜爱经籍的他竟然也不自觉的开始吸收经籍之内的治国法则。
而对于西汉初年的治国理政,后世的我们自然也是知晓了。那就是遵从黄老之学而行无为之治。
当然了,有萧何的辅佐,刘邦对于此也是大可放心的。
刘老太公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看着大汉逐渐的稳定下来,刘邦也是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可是,正当他准备喘息片刻的时候,却是突然的奔向了栎阳宫。
汉十年(前197年),太上皇刘执嘉崩。
那一年,五十九岁的刘邦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静静地看着老太公,想起了自己儿时的一些事情。可以说,老太公是很宠爱他这个儿子的。任由他整日游走、“不务正业”,为他操碎了心。
当他成为汉王之后,老人家不但没有享过一天福,反倒一直被项羽扣押。每念及此,刘邦的内心总是有着一种酸楚。
他想起了几年前,当他刚刚进位为天子的时候,每五日去朝拜一次老太公,他怕的就是因为自己成为了皇帝,而疏远了家人。现在他想起当老太公挡住他不让进门时的神态,却是那样的温馨。
“爹,以后您老人家就是太上皇。”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未央宫廷宴的时候,他曾对老太公说道:
“儿少时爹常说儿没有出息,无法兴家立业,不如二哥勤苦,可时至今日,儿所建基业与二哥相比,谁更有出息?”
那一次,群臣皆在,现在想想,自己似乎有些小肚鸡肠了。怎么能当着群臣的面如此的讲话?不过他知道,自己一定永远是老父亲的骄傲,一定强过其他的儿子!
他想起了当初,自己明明已经成为天子,老太公已经可以安享晚年了。可不知为什么,老人家却一直闷闷不乐。几经打听之下,刘邦才得知,是父亲想念家乡了。于是,他特别建造了一个与丰邑几乎一模一样的小镇子。他记得,那一次,父亲开心的笑了。
而今,他也已经五十九岁了。这一切,过得简直太快了。这一切,仿佛就在昨日一样。
而这,也许就是时间最为奇特的地方。
汉帝诏令:
太上皇墓区栎阳的囚犯,除却死罪者尽皆赦免。郦邑更名新丰!各地诸侯都必须在都邑建立太上皇庙以祀之!
而后,刘邦看向了天下,为了大汉,还有着一些问题等待着他去处理,也只有他才能处理。
【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六十二章 汉家大帝vs草原雄鹰(下)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三杰 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