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地媳妇儿,城市人,第三年,二十四天。不用这些词语,三月春光里,村里的人单只看到我,便竖起大拇指。
今天把第三次采茶总结yi ha zi(泾县话一下子)。
显性指标:
一、熟能生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茶叶的数量质量上我都较前两年有进步,可用卖茶价格衡量。
二、体能耐性。撇开林老师课程的灵性方面,单谈实用性,这三次考试,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强度增加,恢复正常状态能更快;有余力考量周遭,增加了隐性指标。
隐性指标:身体感受增加。一、何为“山里人”。
“来之前带点菜来像去年那样。家里没啥菜,天天酸菜春笋、蒸鸡蛋。”这是发给即将来我家帮忙采茶的婶婶的留言。我感觉自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头那位蹲在村头盼望吃鸡的可怜巴巴的人一样。有现金有微信钱包,在山里,没用。有钱都买不到吃的。这就是大山。
傍晚采茶收工,会看到三五孩子蹲在一块地里,低着头,脸被屏幕反光照射——哦,看手机。一次、两次,我恍然大悟:只有那块地那个方位信号最好。这些老猫早就熟络,厉害啊。当我夜晚打卡而屏幕里一直转圈时,纯粹无语。这就是大山。
当生理期提前我淡定翻找卫生用品却怎么也找不着时,心跳加快,赶紧发信息给次日来打秋风(采大茶叶)的亲戚。这个地方连个商店都木有,去年同样情况我只好硬着头皮向邻居妇女借,哎呀,好尴尬。这就是大山。
二、对感受的感受。
虫子、蚊子、青蛙、蜘蛛;风、太阳;茶叶的鲜嫩;各种鸟儿的鸣叫声;老爸做菜的味道;灶台里火的亮度、热度……这些感受在今年,或增加或加深,让我动容。
嫁到安徽后,第三年,我才对“大山”有感觉。除了弯弯曲曲、屁股摔成两半锅的山路石头路之外,还有这些。或许远不止这些,只是我还没观察到。这是有青山有流水,与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完全不同维度,我需要时间慢慢适应、了解。但今年的感受,让我颇为惊喜,惊大于喜。是的,生活是多面镜,我多一层感受便多一份感悟。
这些东西真没啥用,在农民眼里,茶叶卖的好价钱才是真本事。没办法,我不是真农民,才刚学着做农民,所以还带着知识分子一点迂腐之气。单就我个体而言,这样的感受弥足珍贵。
采茶时我想起那个故事:有人劝说在海边晒腩的渔夫多多打鱼挣大钱,他问:然后咧?然后的然后,就是还在海边晒肚腩。
我笑问自己是不是那个渔夫,我也不知道。采茶的时候采就好,能卖大价钱就开心,困的时候埋怨老天热度调配不好,跟哥哥微信时撒娇要红包。生活来什么调子我便唱什么歌。
不管怎样,采茶结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