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看一下天气,有点灰蒙蒙的。想起来昨天晚上看的天气预报,好像最近几天都有雨啊,这天气,不会一会儿就要下了吧?
唉,但愿不会。因为端午放假第一天值班的那天晚上,半夜十二点左右,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造成的损失很严重,今天早上到了单位一看,刮倒了很多大树,还有电话线也断了,通讯联系全靠手机。如果再下大雨的话,老公今天还要返回济宁工作,路上怎么办?
心里忐忑不安的,我在班上一直忙到中午。上午十点左右的时候,接到了老公的电话,说他还在济南,大约中午走,下午就到了。等到中午的时候,我去食堂打饭回来,边吃边看手机。心里还是蛮自信的,嗯,看现在这个样子,老天应该不会下大雨吧。也许就是下几个雨点,没关系的。
等到吃完饭,我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看了几则新闻,刷了一会儿抖音视频,感到有些困倦了,就放下手机,想闭眼休息一会儿。这时候,就听到窗外滴滴答答的声音落下来,我抬头看一眼,豆粒大的雨点子落下来了。哦,还是下了,而且,不小啊!
灰蒙蒙的天空里,抬头望不到边,只见大个的雨滴似串珠一样落下来,很快的,在地面就会聚成了一条条小河,四面八方的会聚在一起,然后形成一条条较大的溪流,很快的就把整个地面都覆盖住了。急速的雨水太多,把前几天因为刚下雨造成的影响又加重了一点。
看着这瓢泼大雨,我开始有点担心老公返回济宁怎么样了。想打电话问一下,又害怕他开车接电话不安全。想了想,还是暂时不要联系了,等到估摸着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再说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感觉尤其漫长。好像时间已经停顿了一样。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在屋里来回走着,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憋闷感。好不容易到了下午,雨也停了,这会儿考虑一下,大概老公也到了吧。打电话一问,果然,他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切顺利,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短暂的焦虑是一种适应性的情绪。短时的焦虑,事过境迁,不留痕迹;但是如果一个人久陷焦虑的情绪而不能自拔,内心便常常会被不安、惧怕、烦恼等体验所累,行为上就会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情况,而且由于愿望的受阻,常常会懊悔、自我谴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疾病,这便是焦虑症,或称焦虑性神经症。
就比如说我这次的紧张焦虑吧。首先,今天是老公返回的日子,因为是长途汽车,虽然知道他每次来回都是这样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点点担心。等到看到大雨滂沱的时候,我的潜意识变成了意识,焦虑担心的事情有所加重,感到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紧张焦虑,似乎大祸就要临头,好像面临着什么危险或严重威胁一样。
我知道老公今天走,又恰好赶上大雨,担心家人的安全,因此十分焦虑不安。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问题就获得解决,我的焦虑担心也得到解压。这是正常的反应。
那么,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去应付压力呢?比如说,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然而,那些后来表现不好的运动员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担心上,只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该怎么办,从而陷入一种恐慌状态。而后来表现良好的运动员,一般都不去想自己的焦虑,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克服了焦虑。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自我预言的实现”,讲的是如果人们把情境定义为现实,那么这些情境在其后果中便是现实的。这是因为,你一旦有了一个对结果的假设,你所有的行为都会在不自觉当中去朝结果的方向“努力”,到了最后。可能真的会实现你对自己的定位。
所以,老祖宗传下来一句话,遇事情要往好处想,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