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感慨罗胖确实是个高产出者,坚持几年如一日,始终保持输出,令人佩服。我对他的输出方式进行思考,发现他的主要套路是通过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新闻进行简单解读后,附加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悟就是每日的《罗辑思维》主要内容,随着他持续的输出,他的认知体系是变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丰富,每日的输出反而成为了他的一种享受。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当然有他前面几十年的持续学习、思考,但是与他这种练习方法也是分不开的,随着他不断汲取最前沿、最新的知识,他会让自己的进化武器越来越厉害。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输出倒逼输入的以身示范的好范例了,作为爱学习的我们,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让自己持续精进。这周的作业我也试着用罗胖的这种方法写一下作业。
本周在一本书(乔舒亚库珀雷默《不可思议的年代》)里看到这么一个例子:在非洲有两种传染病非常可怕,也非常难以治疗,一种是艾滋病,另外一种是肺结核病,这两种病的治疗周期都是非常长,治疗过程病人的反应很痛苦,不过后者如果通过长期服药是可以治愈的,而前者是只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但是在对这两种超级病毒的防控过程中,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先介绍下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肺结核病,因为传染性强但是可治疗,所以政府(十字会组织)重视,投入巨资配送药品,对病人服药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而艾滋病由于只能控制、不可治愈,所以更多是民间组织自发开展治疗、教育推广工作,需要对病人开展教育、说明治疗机理。按理说应该是肺结核病治疗效果好吧,但是事实与我们的想法截然相反。
有专家对这种投入与产出成反比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病人只是被动的等待输入,而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病人并没有那么容易得到药品,他们必须先参加课程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且保证自己能够坚持服用药物,还要就用药体验参加讨论,理解病毒的破坏机理以及药物是如何和病毒作斗争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让治疗效果产生的迥异的不同。
我从这里边得到的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作为一个个体也好,一个组织也罢,如果要能够在学习中、行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主动性。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之所以治疗艾滋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在于病人全程参与了治疗过程,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了《影响力》一书中所说的承诺、互动等作用。从而调动了他们采取行动的主动性,这样即使在治疗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遭受了痛苦,他们也能够利用自己的意志力来进行克服,从而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个例子,我也想到自己在日常的孩子教育中,有的时候存在对孩子督促过多的问题,说的越多,孩子的抵触心理越强,这个时候我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自主的去学习。不过任何人要能够主动的学习都是困难的,因为这是人的惰性使然,尤其是孩子,他们的自制力更差,如何更好的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力,这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内容。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受到老师表扬、考得一个好成绩,这种小“诱惑”来让孩子尽可能的消除抵触心理,发挥自主学习力。至于长远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跟孩子只能作为一个大道理来教,是不会有什么督促作用的。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自己所在的部门,因为是刚刚成立的部门,新上任的领导雄心壮志,想全面推进工作,可是几个月下来,他自己心力交瘁、焦头烂额,好多工作都没有什么进展,而且下边人的抵触心还比较强,前几天我们两个聊天的时候,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领导建议:要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让部门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负责更新进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相当于先承诺后行动,应该会调动一定的积极性;而且应该选择重点工作进行突破,通过一两个成功事例来提升大家的信心和积极性。也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对不对,不过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觉得这种方法应该是可以试一试的。
以上就是本周的一个学习小悟,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