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品读第十二日】
苏东坡退出京师政治中心以后,于元祐四年(1098年)七月,再一次赴职杭州,好像冥冥之中的注定。
一年半里,东坡潜心于政事,甚至连书都不曾翻过几页,做出了许多造福当世并为后世所称颂的功绩。
但即便办公,东坡的世界里也不乏诗意。他的办公场所简单、清幽、自然雅致,连名字都是文艺的寒碧轩或雨奇轩。
东坡在做官时无意之间做了许多妙事。
譬如东坡在审债务案时,替卖扇的被告人在扇上题书作画,于是扇子瞬时被一抢而空,债务自然也还清了。
又譬如一个被怀疑欺诈的读书人,在两个大行李上注明收件人是苏东坡,而这人正好被带到东坡面前,谁料东坡不怒,反提笔写了一张新封,替他解了围,不再需顶着冒用之名了。
除了这些,东坡还做了些什么?
上书请求拨款修缮官舍、城门、楼塔、谷仓,共计二十七处;
设立“安乐坊”,据说这是国内最早的公立医院。
而东坡最上心的,是供水系统与运河交通。
为了排除淤泥、疏浚河道,东坡颇费了一番心思,历时半年之久,这个工程才竣工。
杭州的美离不开西湖,而西湖的美又不得不承认苏堤的完美点缀,而苏堤则是赖于东坡的热血辛劳。
如今的美景,如今的繁荣,西湖对于杭州是命脉的关键所在,东坡对之疏浚的决心、下的大量心血,以及最后的整治成功,实在是一件不菲的功绩。
那时,东坡还急于周旋因连日暴雨而可能导致的饥荒问题,不断上书朝廷防患于未然,这一奋战在后来却成为被攻击的武器,被人指控为“论浙西灾伤不实”。
元祐六年(1091年),东坡奉诏回到京师,做了翰林学士。
可对于政敌们来说,他们是很不欢迎东坡回归朝堂的,他们害怕苏家兄弟身居高位给自己造成利益缺失,所以尽全力诋毁。
党人想方设法使东坡离开京师,其实东坡也想离开,三个月后,东坡被调到了颍州。
这一年,颍州的饥荒灾情十分厉害,为了解困,东坡又忙得焦头烂额,殚精竭虑。
为了解决百姓的根本痛处,东坡几度上书朝廷免除一切官债,可等来的是朝廷的漠视与无穷尽的继续等待。
东坡给太后上秘密表章,东坡呈奏表陈情厉害,有理有据,并详细列出意见。
终于,在元祐七年(1092年)七月,朝廷正式颁行东坡的提议,宽免了百姓的公债。
从工程督造,到赈灾免债,东坡这一为民的心一片赤诚。
鞠躬尽瘁,全意为他人,他人亦报之以歌。最后收获到的真正的人情,其初衷从来是本不为了博情。
BOOK 1: 《苏东坡传》 ☞鞠躬尽瘁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