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如懿传》。开篇广告,是剧中的反派角色令贵妃说:香飘飘邀您收看《如懿传》。剧中的小剧场,也是反派角色春婵推荐你用人人贷。
情感上有点适应不过来。
一般来说,代言人的人设,就是产品的“品设”。那么,这个产品,是要设成“反派”的品设吗?
代言人,就像是产品的“好朋友”。选代言人的人设,就像我们选朋友一样。
那么,在当今这个陌生人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呢?
有朋友,更幸福
有研究发现,有良好的社交关系的人,幸福感更高,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而朋友太少、在没有良好社交人,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酗酒、肥胖、缺乏锻炼、寿命更短。
虽然,我们在“邓巴数”中,每人可以有150个熟人,但是,事实上,每个人平均可以信任的人不过10-20人而已,而谈到知已,更是2-3人而已。
因此,当人们处在良好的社交关系中的时候,身体会获得更好的心理暗示,更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获得更健康的免疫系统,以及更长的寿命。
而没有建立起良好社交关系的人,个体基因表达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我们身体的炎症反应,很多慢性疾病,都与社会质量相关。
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宽体胖,而抑郁成疾了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主动参与并维持社交,也是一项“健身”运动和“修心”项目了。
交什么朋友?你想成为别人什么样的朋友?
如果把人用“有德”和“有趣”两个维度分成四个象限,就有:有德也有趣,有德但无趣,有趣但无德,无趣也无德,这四类人了。
能与有德又有趣的人交朋友,当然是人生最大的乐事,那真是笑口常开,天天快乐了。
如果是有德但无趣的人,却也是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了,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见真情,没有困难的时候,也是放心相处的了。
最应该小心的,是有趣但无德的人,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人吧,平日里,与你嘻嘻哈哈,打成一片,但关键时刻,却变成背后的一把刀,这样的人,就保持基本礼貌距离就好了。
而无趣也无德的人,你肯定也不会喜欢的了,成为点头之交就可以了。
话说回来,我们选朋友,别人也要选朋友,我们想找有德有趣的朋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自己成为这样人人爱的人呢?
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如何找到一个好朋友?
见得越多,印象越深
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想要交到新朋友,好朋友,并不容易。而最容易成为我们的新朋友的,是最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比如,邻居,同学,同事。
在心理学里,这是一种“多看效应”,就是说,一个人,你见得越多,印象越深。而且,如果初起印象好,就会越来越好,而初始印象不好,也会越来越讨厌。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是你想与中意的人发展一段关系,那么,一定要重视你们之间的第一印象。然后,制造更多次的偶遇与相见。这也是日久生情的原理了吧。
交出自己,收获友情
两个人从熟人变成朋友,是从开始“分享自己的密秘”开始的。如果能够互相分享的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深。但是,注意其中的分寸感与进度表。不要一上来,就告诉对方一个非常私密的事情。这容易令对方不知所措或被吓退。你需要从小的秘密开始,了解对方是否有回应,与你互动,互相分享,才能循序渐进。如果对方,没有任何表示,那说明人家压根不想与你进一步交流了。
给予支持,保持亲密
社会学家提出,当成年人的友情,进入到维持阶段的时候,就不再需要物理上的接近和反复的互动了。这个时候,维持友情的,是给予彼此的支持和保持亲密感。支持对方的社会认同,比如,TA的宗教、兴趣、心愿、创业想法等等。而保持亲密感,就是当你俩聊天的时候,TA能对你说的内容,做出回应,而这份回应,越少逾界限的人,就是你们的亲密感维持得最好的朋友了,你们的友谊,会更加稳定,更加令人满意。
这么说来,我们不是应该感谢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朋友吗?
而且,学会交朋友不也是一门必修课吗?毕竟,我们是社会中人,社会交往,是我们的天性与基因需求,那么它理应成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