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一门写作课。
习题:购买index card (索引卡)
按照梅棹忠夫的《知识的生产技术》第三章,在亚马逊购入B6京大式卡片,361日元。
还在第三章末尾看到一句,怎么养成书写卡片的习惯。终极方法:
所幸一鼓作气,订购一万张卡片。只要把那一万张卡片堆在自己面前,就会把自己退路堵死,也就打不成退堂鼓了。有了精神准备,斗志自然旺盛。
我算了下,一叠100张,一万张就是100叠,每叠361日元,总共就是36100日元,折合人民币2000元左右... 想着这失去的两千元,当然是打不成退堂鼓啊 😅 。
日本人就是热血。
加分题:调查Nabokov card,阅读阳志平《纳博科夫的卡片》
Nabokov card谷歌搜索
- 纳博科夫利用卡片写作的时候,可以在上面肆意记下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是三语言者,所以他的卡片上面也都是三种语言混杂在一起。当然,还有卡片的可携带性也很重要.
- 纳博科夫写作的非线性。利用卡片,他总会在日常中试着对一叠卡片进行重排,来看故事如果以不同的方式来进展会是怎样。用卡片,纳博科夫也常常会把故事的中间作为最后才完成的部分。
- 用卡片写作,可以不拘泥写作场所。比如说《洛丽塔》的写作卡片,大部分就是在Nabokov在美国到处找蝴蝶的时候完成的。
阳志平《纳博科夫的卡片》
在第一部分举了纳博科夫和钱钟书两位大家的例子,他们如何使用卡片来进行自己的学习和创作。
第二部分,为什么卡片创作会有效?给出了三个认知学的解释:
-
首先,根据最近的认知学研究成果,往往在学习记忆的时候刻意增加些难度,反而之后提取的时候效果更加好。
所以如那种在课堂上做笔记,边看书边画线却往往只是心理安慰,远不如过一段时间后努力回想做笔记。
-
创意密度
相比面对一整篇好几千字的文稿,将自己的创意放进去,把自己的创意浓缩到一张张卡片中,之后再组合起来,这样子的创意密度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纳博科夫妙语连篇。
-
远距离联想
最后一点,利用分散的卡片创作之后,我们可以以卡片为单位,将它们在脑中组成一个网,肆意地进行组合。这比起线性的联想,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
第三部分讲到现代科技对卡片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卡片的变迁技术。
- 用手机拍照做笔记。(之前使用过,但是需要保持固定的整理习惯)
- 用类似Notes的软件保存写作素材
- 写作软件的卡片模式(也有一些卡片软件)
最后,钱钟书有杨绛,纳博科夫有薇拉,作为一个卡片使用者一定也要有个好的整理者帮你整理。
单身狗只能默默流泪。
Reference
The Notecards on Which Vladimir Nabokov Wrote Lolita: A Look Inside the Author’s Creative Process
Non-Linear Nabokov: Drop the Index Cards and Publish
How Nabokov Wrote His Masterpiece, Lol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