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万历十五年是怎么样的一年?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在高育良书记在办公室一本《万历十五年》而让自己掉入美人计。网络上推荐语达到“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此高评价大概让人好奇是一本是什么样的书?
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始,到万历(庙号明神宗)是第13位皇帝。自明太祖公元1368年统治开始到公元1587年的万历十年,明朝已经经历219年,这一年是怎么样的一年呢?
内容简介: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为什么说不读十五年,枉称明粉?
作者以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此书其实主要讲叙:皇帝朱翊钧,内阁首铺申时行,张居正,戚继光,海瑞,李贽。看到这些主要人物围绕当时政冶、军事、哲学、经济的一本书,不是我们简单认知的历史小说故事。
黃仁宇以散文的方式来将整个大明王朝从兴到衰,借万历十五年这个横切面围绕当时决定性大人物皇帝的万历,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军事戚继光,哲学李贽,两袖清风的海瑞来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描叙,是一部深度分析明史小说。
中国自古地广人多,形式复杂。明朝自太朱元璋建立高度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资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万历皇帝到第四章被称为一个活着的袓宗,他9岁登基就被教导必须保持自己高贵的仪表,在他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和他平等,也意味着他很难有朋友,也没有自由,也不能有自己爱好。从小被被要求克尽职守和勤奋学习,必须时刻保持圣明天子的形象。他的母亲李太后希望将来培养一代英主,对他的学习及和管教极其的严厉到苛刻。
从小除了母亲太后之外,他需要尊重和信赖的两个人,一个张居正张先生,一个“大伴”太监冯保。张居生似乎永远是智慧的像征。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张居正除了内阁首铺还要负责万历皇帝的学习教育,不要以皇帝上课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就打混,张先生对小皇帝的教育相当严苛,每天学习:经书、历史,隔天必须背诵,如果背诵得结巴或是读出错别字,张先生会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
冯保和张居正这两个他最尊重和信赖的人,在他成年之后都进行了清算。而勤勉万历却在他亲政,张居正死后,没有了张居正和太后的管束可以大展自己抱负时候选择了长达32年的消极怠工不上朝,继承并发扬他的爷爷嘉靖皇帝30年不上朝的遗风呀。
一个不能自主的皇帝,让他把自己变成一个活着袓宗。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是继张居正之后首辅,也是万历的老师之一。深得万历皇帝的信任,也理解张居正。可是同是首辅没有张居正的魄力,作者对张居正定位政冶家,申时行是官僚。
申时行是个有能力和好官,在道德上也是洁身自好的人。有点像《人民的民义》检察院长季昌民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申时行为人清廉,处事方式温和的方式达到双赢,同时还是百官和万历皇帝之间最好的和事佬。
但是作者观点做了帝国的CEO光是具备道德完备是不够,冶理国家需要技术手段。就这这样一位被文官集团众口交誉为老成持重,有古君子之风,同时也深得万历的信任的首辅最后不得辞官回乡才能自己全身而退。
第三章 世间也无张居正 这是作者对张居正极高的评价,万历十五年,人间没有张居正,大明帝国失去重心,开始走向由盛到衰。这一章作者没有直接说明张居正的丰功伟绩,反而继续说万历的长期同群臣消极怠工,其实是一种报复的意念,因为身为皇帝的他想要废长立幼为太子的权子都得不到容许。年幼时想练书法,张居正张老师不同意,原因:自古以来对明主以德行冶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还列举历史上汉成帝、陈后主、宋徽宗等,沉迷于艺术亡国的惨祸的历史为借鉴,所以小皇帝万历只能听从。现在成年想立自己喜欢女人郑贵妃生的儿子为太子也得群臣的反对。
很多事情只有随着岁月的流逝,才能慢慢的真相大白。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为了摆脱张居正的阴影,从此大展自己抱负。在张居正离开之后才知道,一个束缚他的张居正倒下,整个文官集团千千万万个反对他的文官都站起来了。
申时行做为一个能力在在道德完备的首辅,在自己任内只是想要: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就已经历几翻奋斗才能达成。
作者用张居正离开之后的他创造的”万历中兴“也不复存在,来阐明张居正是一个了不起的政冶家的观点。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用了这个三个典型的人物的故事来对大明时期官场的腐败,海瑞做为一个极端清谦的清官官虽然也被启用,被宣传可是面对现实也是是很无力。戚继光做为有名望有才能的军事天才一代杰出的将领在张居正离世后也被责难和清算解职。李贽在以宋朱熹理学《四书》为主导思想的万历年间被视为异类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轻商、社会腐败,大加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整部万历十五年其实并没有这一年的发生的事情,作者完全颠覆之前历史文平铺直叙的讲故事的手法,借这一年为一个点全面对整个大明帝国政冶架构、文化思想,整个帝国的军事、财政、百姓的生活所形成的格局造成内忧外患,导致明朝被清朝取代的必然性。
以史为鉴,历史也成为过去,各种戏说终将成为笑谈,总有一些值得后人去学习和思考。
读完《明朝的那些事儿》再读十五年,说不定你也会变成一个”明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