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演说的大纲
对于时间,我坚信的原则
- 坚信未来一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 就像不要放弃治疗一样,不要放弃思考
- 尊重自己的时间以及他人的时间
- 同等时间,同等劳动力,放大价值
- 后悔以及埋怨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
对时间管理工具的认识
- 每日三件事——始终专注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
- 执行意图——训练提前准备的思维习惯
- 时间精算表——对你一天的时间分块处理
- 番茄工作法——专注于当下,全盘思考
训练的顺序: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请开始实践吧
请现在就开始实践吧
(温馨提示:讲完之后,文稿会发送给大家)
对于时间,我坚信的原则
- ** 坚信未来一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对于未来时间的认知偏差:心理学研究发现,同眼前的情形相比,人们往往会更高地估计自己在未来所拥有的时间资源。也就是说,人们在决定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能想到很多其他也需要做的事情。相反,在设想未来的情景时,却不容易想到太多需要做的别的事情,所以总觉得自己会有更多时间可用。 ——《追时间的人》
- ** 就像不要放弃治疗一样,不要放弃思考**
关于注意焦点:注意焦点指的是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一个选项上。在很多情境实验当中,当前以及将来的结果会被同时呈现在被试面前,就像做一道选择题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同时考虑各种不同时间点的结果。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人们往往会专注于眼前的情形而忽略了以后的结果,或者对以后的结果仅有模糊的想法。比如通宵打游戏。
所以,人们应当努力培养冷静下来全面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比如说,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必须停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让自己从眼前投入的状态中抽离出来,以便做一个总体而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追时间的人》
-
尊重自己的时间以及他人的时间
只有当你真的尊重你的时间,认为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你才会用心地思考如何去保护以及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少年派》
同理,时间就这样流逝,我都还没有好好珍惜,和它们告别,此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样的感觉让我逐渐正视时间以及此刻。
-
同等时间,同等劳动力,放大价值
这是执行层面上,时间管理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加上一条,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尽力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可能地好。
举一个昨天的例子吧,因为正在考虑是否要长期而持续地参加toastermaster的活动,所以昨天我去参加了toastmaster官员培训大会提前了解以及体验。当我到达目的地,签到的时候我问自己怎样做才能够不辜负这一段时光,以下是我的回答。
第一,我需要让大家认识我,知道有我这么个人存在。于是我在主持人在找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主动地走上前表示我想要下一个回答问题。然后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并且回答了主讲人提出的问题。
第二,我想要学到尽可能多。整个过程当中,演讲的水平并不高,但是,每一个问题我都积极反馈举手回答。当我在演讲当中听到一个我想要知道的点但是没有阐述清楚的时候,我立刻记录下来,等他讲完回到座位上,我立刻跑过去询问。越积极主动你就越有机会将当下的情形往你想要的方向推动。
第三,我来是在考虑是否以后要参加toastermaster的活动,所以我要选一家俱乐部。我一边在他们演讲的时候观察大家的实力,同时我主动去认识并且添加了我可能加入的俱乐部的主席的微信,以便后续沟通和了解。
第四,我想要了解这个组织的运作架构。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研究然后再询问负责人。所以我需要主动去认识负责人并且表示了自己想要参加的欲望以便后续的沟通。
第五,认识更多积极向上的人。即便我不参加,这也是一群积极向上并且研究演讲以及表达的人,他们会给我带来很多关于演讲表达方面培训以及活动的信息,所以我需要添加他们为好友,方面以后的交流以及探讨。
…… -
后悔以及埋怨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
一下以我对后悔这一个情绪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案,埋怨同理。
我很认真地思考过,到底需不需要为自己做过的决策而后悔?
思考之后,我认为不需要。为什么呢?我之所以会产生后悔的情绪,潜意识里是希望自己记住这一次的错误(痛苦的感觉可以加深记忆),但是我已经有很好的反思系统,可以将自己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所以这一点的价值不存在。另外,我意识到后悔带来的消极情绪不利于你开展下一步的行动,做一件事情最好的状态是专注以及愉悦,后悔对此干扰很大。在这样的分析之后,我尽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去为自己做过的任何决定而后悔。
怎样不后悔呢?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决策系统,提高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我目前的决策系统的初步构架,还没有完全内化,不断调整以及熟练中:收集想法——脑洞大开本(机械运动时,利用暗时间)
对比筛选(基于成本收益考量,永远选择做那个最重要的一个,绝不后悔)
同等时间以及劳动力,永远选价值最大化策略(尽可能将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好,超出自己的预期)
if…then 执行意图(形成思维的习惯,秒杀一切障碍)
以知识体系、个人品牌、人际交往为终点(以终为始)
对最终结果负责,最终结果考虑得多深入需要积累
相信自己做出的是最好的决策,一定是当下最利于自己的决策。
训练自己的思维惯性,一感觉自己有后悔的倾向,立刻觉察转移注意力到应该做的事情上面去。
对时间管理工具的认识
工具仅仅是工具,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工具背后的思维,最终达到不用工具而游刃有余的境界。
-
每日三件事——始终专注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
-
格式 当天日期+坚持天数/阶段性目标天数+对昨天完成度的打分+对昨天一句话感悟+今日三件事
每天三件事.jpg
-
执行意图——训练提前准备的思维习惯
提前将可能阻碍目标执行的因素进行假设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可以提高目标执行的效率。
你有一个目标,你一定要保护它!
普通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使用的是目标意图, 是:我要做什么.... 而他对自己的实验对象,使用了一种替代范式。强迫实验对象,使用一种称之为:执行意图的思考范式来思考。结果令人惊讶,人们更容易克服拖延症、达成目标。
什么是执行意图?就是使用if...then...的思考范式。“目标意图”仅仅说明了人们想做、实现什么事情,例如“我打算减肥”。而“执行意图”指的是如果预想的紧要关头真的出现了的话,那么,人们将会怎么做以实现目标。例如,“如果明天晚上与朋友一块去就餐的时候,朋友向我推荐各种特色菜,那么,我只点一个沙拉!”。
以下以瘦身为例。对影响瘦身的关键情景思考得越成熟,那么,就越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瘦身执行意图,最终瘦身越容易成功。
我们可以将影响瘦身的关键情景分成四类:1)影响自己瘦身的重要人物(主要包括:a.身边的同事;b.亲友;c.重要家人;d.来往的客户与合作伙伴;e.媒体宣传;f.偶像 2)影响自己瘦身的环境(如办公室环境、居家环境、公共环境、交通环境 );3)影响自己瘦身的情绪(如,悲伤时,决定吃冰淇淋鼓励自己 );4)其他。
使用“执行意图”,围绕以上影响自己瘦身的“关键情景”,制定自己的执行意图卡片,将帮助我们成功实现目标。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事先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强烈的关于【瘦身的情绪】的执行意图卡片:
如果我非常悲伤,那么,我去KTV唱歌而不是畅饮暴食
如果我非常高兴,那么,我去与友人爬山而不是畅饮暴食
执行意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逼使人们不再在认知层面去思考,而是通过非常频繁的训练,尤其是在时间维度上,对行动进行提前预测与规划,最终形成一种生理本能,随着if...then...的思考多了,它最终将促使你达成众多无意识目标完成。思考得越多,改变得越慢。。。但是,if...then...成了生理本能,成了你的言语习惯,我要。。。不再在自己的字典中出现,你的改变还会远吗?
原文参考:心智工具箱(4):执行意图
- 时间精算表——对你一天的时间分块处理
每日管理之时间精算表bysandy 下载链接
一天当中需要做的往往不止三件,有很多琐碎的事情以及需要为未来做准备的事情,用表格来对事情进行安排,可以更好地梳理一天的需要做的事情。
- 番茄工作法——专注于当下,全盘思考
- 工具:番茄土豆
- 使用过程
- 根据个人注意力水平设置自己的番茄时间
- 在进入每一个阶段之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
结束之后的简单总结,固定总结话语##tag对事情进行分类【做了什么】【满意度打分】
番茄土豆.jpg
我目前的状态是,大部分时候已经不需要用番茄工作法来让自己进行专注了。不过针对那一些自己感觉不到很大价值感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方面,还是会进行使用。
时间管理学习进度: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每一个工具都可以帮助你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最本质的是它可以锻炼你某一个方面的思维,等你使用稳定之后,工具的思维习惯已经内化进入了你自己的决策体系当中,就需要做一做减法,去掉这一些条条框框,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一阶段 先从每日三件事开始,先坚持下来,初期不需要太过于追求效率以及质量。重点是用心体会自己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记录和分析什么因素经常成为完不成任务的障碍,对这一些障碍进行分类,对此有意识地察觉。
第二阶段:根据自己对一件事情完成时间的估计,填写时间精算表;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记录,对自己经常遇见的障碍已经有所了解,再通过执行意图的训练,提前对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解决。
第三阶段:加入番茄工作法,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的效率,更加专注。
第四阶段:在每一天持续思考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一定反思,再根据价值观,优化自己的抉择,当价值观明确之后,每一天就很自然地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
第五阶段:当执行意图成为你的思维习惯,你的计划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率地执行。你可以不用刻意地提醒自己训练,自然而然为计划提前准备。
第六阶段:当你对一天可以运用的时间有更加清晰地掌握,什么时间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事情,整个时间精算表已经在你心中,你不需要可以填写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安排。
第七阶段: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加入对你的价值观的思考,选择最有效率的方式执行,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你会相当专注,自然而然寻找一切方法放大价值,就可以不用番茄工作法对自己设置框架。
有两点需要进行说明:
- 每一个阶段并不是串联而是并联的,它们同时进行,只是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
- 这是我反思自己的流程以及未来的方向设置的阶段,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根本的原则不变:先坚持,再提升质量;一点点进步;先利用工具训练思维,思维内化之后放弃框架。
我现在其实也在逐步地修炼当中,也在不断通过反思和记录来提高自己,共勉。
请开始实践吧
下面我列举一小部分可以开始的行动,大家可以随意脑补。
- 写作,将自己时间管理的过程以及体会写下来。写作是最好的思考。
(ps:如果你想要练习写作,可以向简书的【每天写1000字】专题投稿,这个专题我正参与运作) - 从每天三件事做起,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挑选自己喜欢的工具逐步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技能。
- 开启一个马特换新计划,利用30天做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 缘起:TED演讲:马特·卡茨谈用30天尝试新事物
TED的演讲集里面有马特·卡茨(Matt Cutts)谈用30天尝试新事物,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是否有些事情,你一直想去做,但就是…从没有尝试过?马特·卡茨建议用30天尝试新事物。这个简短、轻松愉快的演讲提出了一个思考设定和实践目标的简单方法。马特·卡茨是Google工程師,主要工作为防止垃圾链接的泛滥并帮助网站管理员了解搜索引擎如何运作。他也是非常名闻遐迩的blog作者。 - 发展
为鼓励大家用30天来尝试新鲜事物,动手实践一些构想已久的事情,新四年研究院设计出“马特焕新”这个社会化媒体项目。你可以去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在30天内过不一样的生活,然后在微博上加上 #马特焕新# 这个特殊的标签进行分享,找找是否其他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马特换新计划打卡格式.jpg
来源:马特换新计划开创者 oliverding老师微博
马特换新微博微话题页面
- 缘起:TED演讲:马特·卡茨谈用30天尝试新事物
- 微信群或者朋友圈打卡,获取正面反馈以及支持
可以开始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做吧。
请现在就开始实践吧
我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思考并写下自己明天的三件事。
- 如果明天是你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你会尽力去完成哪三件事?
- 对于这几件事情,你曾经遇到了什么阻碍,明天要怎样去克服?
- 在明天的哪一个时间段来完成这三件事情?
- 在每一个时间段当中,我怎样做能够将这三件事情的价值最大化?
下面就请大家写下来吧。
当你进行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之后,虽然文字本身变化可能不大,但是原本的三件事情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三件事了,而是你最最想要做的,你可以做到的以及你可以获得很大价值感的三件事情了。这样的改变不会直接从你的文字当中体现出来,只有自己知道。这样的感觉很爽,哈哈~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