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书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智慧,照亮人生。请立即点击“沉浸书话”关注订阅,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假如,整个宇宙是阴阳两数派生出的一套程序;
那么上古时期的人类便已经从观测中,读取出了其中一个定位的铆点——北极星。
假如,计算机是一套由0和1构成的一个宇宙;
那么,从整台计算机的任意一个程序中择取一个编码,作为铆钉的靶向。
实现人类编辑的那一天,是不是就是人类的另一个新的合一?
每当写到世界的时间和宇宙的空间,总会不觉汗毛发立而感到一阵颤栗;
在它们面前,自己的生命和本体是多么的渺小。
……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
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依靠天然取火。
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采取人工取火;另外,新石器时代农耕、制陶、家畜饲养和磨制石器制造的业态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人类文明,即一切人类活动和创造。
上古时期
通过上古神话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们过着部落群居的生活。
生活上,经过观察学会了使用火、建造房子、种植农作物、用草药治疗疾病、使用工具进行渔猎活动等。
在适应自然变化中,对水患、干旱、气象等自然变化建立了一定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观察天象和对事物的记录,构建出了空间方位和文字;并以此为靶向,铆钉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企图掌握住自然的变化规律。
在文化上,构建起了天、人关系,并在所构建起的方位基础上,创造性的推演出了河图、洛书。初创出了易经八卦及数理关系,搭建出了由华夏文明所开创的基本文化框架。
因此,华夏的五千年文明便从此刻开始。
河图和洛书
【起源】
河图洛书是中国颇具神秘色彩的图案,《尚书》记载:“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圣人指的就是伏羲。
据说伏羲时期,在黄河中出现龙马,这个龙马身上的图案就是河图。后来伏羲根据河图画出了八卦,因当时还没有文字,故只传得八卦图于后世,视为《易经》的最早形态。
《易经》在夏朝和商朝分别继续发展处了《连山易》和《规藏易》(已失传),至周朝时,周文王据洛书,推演出了后天八卦而成《周易》。
大禹治水时,洛河里浮出一神龟,背上长有纹、圈、点,自列成组,就是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阐释,此即《尚书》中的《洪范》篇。
河图洛书成为了开启和贯通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根脉,被视为中华文明之源。
【空间关系】
(一)河图,上、下、左、右,围绕着代表天帝北极星的中央,构成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进而作五行(主定)。
北方:一白点在内,六黑点在外,表玄武星为水。
南方:二黑点在内,七白点在外,表朱雀星为火。
西方:四黑点在内,九白点在外,表白虎星为金。
东方:三白点在内,八黑点在外,表青龙星为木。
中央:五白点在内,十黑点在外,表时空奇点为土。
是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其中,1、2、3、4、5,为天生之数,称“生数”;6、7、8、9、10,为生数的后成之数,称“成数”。
生数中1、3、5的和9,为阳数中最大;生数中2、4的和6,为阴数中最大。
河图由五十五个黑白点组成。其中白色圆点为阳,代表天;黑色圆点为阴,代表地。
白点为单数(奇数),1、3、5、7、9,视为阳,代表天,称“天数”;
黑点为双数(偶数),2、4、6、8、10,视为阴,代表地,称“地数”。
(二)洛书,是关于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整体排列成矩阵图式(主变)。
视,1、2、3、4、5、6、7、8、9,为天地变化之数。
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形、质、数、象”五重因素,融于一体,构成宇宙时空合一,及万物生成演化的模式。
即,由点成线,线能成形,形可生变数,因变数而呈万千气象。
北方:为一为水,
南方:为九为火,
西方:为七为金,
东方:为三为木,
中央:为五为土。
是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腹。
由洛书形成了八卦九宫图;一宫居坎位,二宫居坤位,三宫居震位,四宫居巽位、五宫居中央、六宫居乾位,七宫居兑位、八宫居艮位、九宫居离位。
其中以,1宫为水、2、5、8宫为土,3、4宫为木、6、7宫为金,9宫为火。
(三)伏羲氏由“河图”推演出八卦,称“先天八卦”;周文王由“洛书”推演出“后天八卦”。
八卦即,乾、坤、离、兑、坎、艮gèn、震、巽xùn八个方位,而《周易》中所推得的“六十四卦”则源于河图洛书,称后天八卦。
河图洛书分别是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地理方位图;天文铆定于北极星主定,而地理则围绕天文运转生变。
四面八方即八卦八宫,加上中央一共九宫,称八卦九宫。
【时间关系】
河图中,横向数8,3,10,4,9的和为34;纵向数7,2,5,1,6的和为21,两部分相加即55。
21与34这两个数字是相邻的斐波那契数(斐波那契数列为:1,1,2,3,5,8,13,21,34,55,144…随项数增大,相邻两数的比接近黄金分割点),与黄金比例分割完全一样。
洛书1-9排列成九宫,横,竖,斜三数相加和都是15,数学上属三阶幻方。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河图洛书同出一源,是数学逻辑推理的结果。
一切自然数的数字根只有1、2、3、4、5、6、7、8、9九数,即为“洛书九数”,它的排布构成第一个幻方,而后再从八卦中衍生出其它幻方。
河图使用了“白圈”和“黑点”一共10种点符编码。“白圈”点符编码是1、3、5、7、9;“黑点”编码是2、4、6、8、10
十种点符编码组成了“北、南、东、西、中”五个阴阳对。图中心的阴阳对是5个白圈和10个黑点;四周的4个阴阳对,共有40个点符。
每个点符代表9天,40个点符代表360天,再加上中心的5个点符,一共365天即一年(上古时代叫一岁)。
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夏至日正午日影最短;“二分”即春分、秋分正午日影恰好在“二至”(冬至、夏至两个端点连线的中位)。
三点连一线,包含北、中、南三个方位;这条直线的两侧即东、西两个方位,共5个方位。
每个方位有个天数(奇数)一个地数(偶数)。
五方观念进而由空间观念延伸到时间观念,例如“五行”、“五时”观念。
“行”,是“运天行气”的意思,指的是大气的运动现象;五行观念又引申出“五时”,即冬、夏、春、秋、长夏5个时节的观念。
“五”这个数对于“河图”特别重要。《图》的核心是“5”,是5个“阴阳对”组成的图样。而且每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目之差,都是5!
五行之数,五行之“气”,各有阴阳,总共10“气”;这10“气”,就是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月。
上古时代,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相等的时期,类似现在的月;这种历法,在中国流传了一万四千多年。
10月中每月36天,10个月共计360天;岁末的5~6天为过年期。
与一年10个月相应的,又把一昼夜10等分为十个时辰(现为十二个时辰)。
五行、十日(月)是《河图》核心要素,构成了原始历法的基本框架。
河图通过对天体运行的观察,将方位坐标铆定于北极星,以“宇宙五方,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为理念,而推算出了最原始的历法—太阳历法。
从空间方位关系,推演出时间的概念及关系。
【数理关系】
河图包含的数理关系
1、等和关系。除中间一组数(5,10)外,纵向或横向的四个数,其偶数之和等于奇数之和。
纵向数字:7、2;1、67+1=2+6
横向数字:8、3;4、9 8+4=3+9
得出推论:河图中,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奇数之和等于偶数之和,其和为20。
2、等差关系。四侧或居中的两数之差相等。上(7—2);下(6—1);左(8—3);右(9—4);中(10—5),其差均为5。
洛书包含的数理关系
1、等和关系。非常明显地表现为各个纵向、横向和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其和为15。
2、等差关系。细加辨别,洛书隐含着等差数理逻辑关系。
(1)洛书四边的三个数中,均有相邻两数之差为5,且各个数字均不重复。
上边[4、9、2] 9-4=5
下边[8、1、6] 6-1=5
左边[4、3、8] 8-3=5
右边[2、7、6] 7-2=5
显然这个特点与河图一样,反映出洛书与河图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2)通过中数5的纵向、横向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数5与其它两数之差的绝对值相等。
纵向 |5-9|=|5-1|或9-5=5-1
横向 |5-3|=|5-7|或5-3=7-5
右对角线|5-2|=|5-8|或5-2=8-5
左对角线|5-4|=|5-6|或5-4=6-5
数理关系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图的基本特点,其中包含着基本的自然数之间“和或差”的算术逻辑关系,尽管两者有所差别,但是它们的数理关系有相似共同之处,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时空关系】
宇宙是有阴阳组成,也是由时空构成,宇宙就是数,宇宙的数就是九个,再没有其他的数了。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数。
当到十数的时候,是新的一轮重新开始,10数,就是1数,0是不存在的,
数学上的负数对应:1,2,3,4,物理上的负物质也是对应:1,2,3,4;
5数就是宇宙的最中间,相当数学上0的意义,
而正物质,正数,正电荷,所有的可见的物质世界,对应6,7,8,9;
6,7,8,9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成数。
成数的一个含义是成形,存在物质世界之中了;
而生数,则是在酝酿,先天气质的形成。
畅游在古人智慧之中时,也不由得让人产生出一连串的遐想:
假如,整个宇宙是阴阳两数派生出的一套程序;
那么上古时期的人类便已经从观测中,读取出了其中一个定位的铆点——北极星。
假如,计算机是一套由0和1构成的一个宇宙;
那么,从整台计算机的任意一个程序中择取一个编码,作为铆钉的靶向。
假如,从一个靶向入手,顺藤摸瓜,去倒推整套程序系统;
那么,已推过的部分且能形成规律闭环。
……
假如,人类从单一铆点,根系式的内卷向极致;
那么,人的极致末端也即可以编辑。
假如我们可以这样假如;
那么,从这一点便是开始进入了“分”发散,而中又终将归“合”为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此您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