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本著作,论著从五个论题板块入手来探讨论著核心“音乐与文化”,且最后在访谈过程中从洛秦老师的回答可以让我从感性和理性上来对音乐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
文化故事是洛秦老师最具特色的表述方式,生动具体的范例与形象的描述让单调的文字显得不那么晦涩。比如南美安第斯的排箫合奏让音乐与人之间达到和谐;爱斯基摩人视音乐如生命;印第安人赋子鼓生命和灵魂的意义,鼓乐积淀了他们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等等。全书作者为我们阐发的不只是一种民族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还更是一种思维和方法。从读者的视角来看,我们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可以促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成果更站得住脚,还能从世界的角度来审视音乐文化。该论著对音乐的审美观念和功能作用做了大篇幅的阐述,美学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很值得考究的,究竟美是如何在音乐当中体现的,这是作为我们音乐学者务必需要了解和认识的。
近几十年来,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相关的音乐与文化的关系的资料已是越来越多,音乐与文化这一研究热点在力图进入音乐本体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例如,我在一篇相关论文《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 方法论范式再议》中,作者杨燕迪也说“音乐不仅是文化的下属和亚种,不仅履行和完成具体的社会功用与文化功能,也不仅仅是文化的价值隐喻符号,它有可能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感召直接成为文化的精神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