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法律是枯燥无味的。
一个个字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些专业却晦涩的句子,一板一眼,庄严肃穆,没有生机,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很远。
可越长大,却越发觉得处处皆法律,也越懂得法律的可贵以及学习法律的可贵。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学法的入门书,它有大量的案例,但却不是一本教科书,它处处谈法,却不仅限于法。
希望你能和我一样,被这本书再次唤醒公平与正义之心,并且勇敢地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性。
今日分享:《法治的细节》
推荐指数:⭐⭐⭐⭐⭐(5/5)
适合人群:对法学感兴趣的人、喜欢思考的人、想要多个角度探讨人生意义的人
1
五星推荐的理由
实话实说,2022年以来我唯一毫不犹豫五星推荐的书目前只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而这本《法治的细节》是犹豫之后的五星推荐。
先来一个否定句,一定不是这本书本身不够好才让我犹豫要不要“力荐”。
而是书中的一些观点,当时读完自己还未能完全明白和想通,只能谨慎地持保留态度。
我认为草率地接受一种思想和草率地拒绝一种思想都是一种莽撞和不负责,一个需要时间和实践去体悟的理论、别人的人生经验,不应该在最初就竭力推荐给所有人。
但随着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渐长,我发现这本书确乎不是带给我猛然和瞬时的改变,也没有幡然醒悟和醍醐灌顶的激烈,它真的是一种“唤醒”,而这种唤醒,是漫长的,甚至是不连续的,但它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
“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是人类的出厂设置,无需被灌输,只需要被激活。”
我想,这本书不仅是激活了我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更激活了我对深度思考的渴望。
我开始能够直视孤独,并且尝试着不再用假意的喧闹填充他们,频繁却空洞的人情往来、快意却浅薄的各种短视频以及各种热闹却不属于自己的他人人生……
“通往地狱的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当每天都过得很轻松的时候,我的心理负担其实并未成正比地下降。
缺了什么?缺了思考。
我开始停止频繁地想从别人的语句里挑一两句自己喜欢的话,以浅薄但华丽的语句粉饰自己的粗鄙,就像试图以玻璃反光来遮盖陋室本身。
“这个世界充满着太多的聪明的‘智者’,他们用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蛊惑着人们,让我们日益肤浅与独断。”
我害怕变得日益肤浅,我也害怕成为人云亦云的“录音机”,拾人牙慧的人,脑中是不会留下思考车辙的。
希望这本唤醒我开始思考的书籍,也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2
谦卑
再说说这本书的作者罗翔老师,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一个靠讲课出圈、千万粉丝量的法学网红老师。
对于书面化的法律条文和难以领悟的辩论逻辑,罗翔老师都喜欢以“张三”举例,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非常生动,甚至有一点艺术化的夸大,由于罗翔老师每次都能把自己的辩论逻辑讲得清晰明了、观点阐述得浅显易懂、佐证雄厚,连工具人“张三”都栩栩如生,于是人送张三外号“法外狂徒”。
甚至还有人调侃罗翔老师:“失常发挥把对方当事人送进去,正常发挥把对方律师送进去,超常发挥连法庭敲锤的都能送进去。”
他的爆红让我渐渐意识到,原来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名气和财富真的都只是附属品,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是金子总会发光。
然而,在多数人心里,网红其实算不了什么好词——网红翻车大有人在,突然间的爆红,名利纷至沓来,很难有人在高位之时不沉沦、不飘飘然,这是人性,面对诱惑,每个人都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而罗翔老师正是在一次次的冷静反思中,克制自己的虚荣,最大化自己的理智,走向人生的另一个境界。
他说成为网红“只是被命运砸中。运气并非成就,命运之手把我托举到不配有的高度。让人飘飘然、让人晕眩,最终让人诚惶诚恐。”
他成名后更加谨慎地解读热点案件,对于他所拥有的影响力,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剥削他人,不要利用他人的痛苦,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吞没原本的法治追求。”
他的谦卑谨慎贯穿了整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他的想法、他的观点、他的经验,以一种并不绝对的方式传播他的理念,他将自己定位为法学殿堂的门童,因为他只是想和各位一起追寻智慧,而这种智慧更多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那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理性的有限。
从前,我喜欢“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天才豪情,也崇尚有棱有角、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情中人,反而不太理解中国人传统的“谦逊”、“内敛”与“露拙”,私认为内敛是一种暮气。
从前,我也坚信世上只有是非与黑白,有绝对的纯洁与绝对的丑恶,而中间地带是为藏污纳垢所置的遮羞布,我相信有完全的正确和完全的错误,但这些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而逐渐变得不再坚定。
直到我后来慢慢品味罗翔老师的话:“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我开始思考,或许当你开始怀疑”绝对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暮气的笼罩,而是一种成熟的开始。罗翔老师再次唤醒了我对自己的审视与反省,让我对知识与真理有了另外的追求态度。
现在我依然热爱和欣赏敢爱敢恨、才气四溢的明艳之人,但我更敬佩内敛温润、水深流缓的谦逊之人。
或许,只有真正在思考、在关心世界的人,才会明白人的渺小,才能更加谦卑地”慈目低眉“,才会更加体悟到塞林格的那句“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为了一个理由谦恭地活下去。”
3
演好你的剧本
人永远是看不到自己的。
这是否可以被认为,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观众,只能是自己的主演?
人人都喜欢做主角,而不喜欢做配角。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自己就是社恐、就是存有聚光灯效应,不习惯被关注,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爱。
而有趣的是,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却与我们的渴望背道而驰,我们都是主演,却常常竭力将这个角色推给其他人。
职业、婚姻、生活方式……在人生的重大课题前,不乏有人将这些的选择权推给伴侣、亲人、朋友的,他们交出了自己的主导权,因为他们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承担任何风险,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恰恰让自己的人生风险重重。
罗翔老师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的“敬业”程度,热爱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核心的就是过好当下。
“每一个舞台都有每个舞台的意义。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高看自己,贬低他人。有的时候这种高看,是以拒绝来进行高看,有的时候是以合作来进行高看,但本质上来说,每一个舞台一定有每个舞台它背后的厚重的意义,但是又不要过于高估这个背后的厚重的意义,以至于你留恋这个舞台。就是说,在这个舞台中,你做好这个舞台赋予你的,你想去做的事情;有一天别人说“够了,下去”,那你下去就好了。”
个人觉得,这其实就是正是在说要用尽全力去热爱当下、热爱生活并且感恩生命的馈赠。我们人生的悔意很少来自做了什么,而多数来自没做什么,在舞台上“划水”、“摸鱼”,甚至把主演的位置拱手相让,交出自己人生航线的舵手,不为任何风浪负责,其实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或许罗翔老师的终级目标已经一语道破“舞台”哲学的真谛:“过好每一天,演好当下的剧本,朝着心中的标杆去前进。”
罗翔老师以门童自居,门童虽可以指引部分道路,但更多的只是欢迎各位的光临,剩下的路还需我们一步步去探索。
我是沐沐,我们下期再见!
主笔:沐沐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