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我和一些伙伴们在学习积极心理学,了解到积极情绪不仅能让人感觉良好、心情愉快,也能让身体更健康,心理更强大,更有创造力,更有包容性。既然这样,那是不是积极情绪越多越好,消极情绪越少越好呢?
答案是并非如此,过多的积极情绪会让你容易放松警惕,忽略真实存在的风险,一厢情愿地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心理学上把这种表现叫作“躁狂”。他们的表现就像那些喝酒喝高的人一样,对现实世界失去判断力,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能做成任何事情。
积极情绪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整体取向,而消极情绪更加局部取向。整体取向让我们更有创造力,更有包容性,这很好,但我们也需要有关注细节、聚焦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愤怒、厌恶、恐惧、难过这四种消极情绪,激起的脑区比快乐这种积极情绪大得多,激活程度也高得多。这是因为,积极情绪来了,大脑高兴一下就完了;但是消极情绪来了,那不得了,大脑得马上行动起来,投入大量资源应对,而且处理后会留下更深刻的记忆。也就是说,哪怕你今天的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多,但是明天你记得的,也往往只是今天的负面感受。
所以,消极情绪也是有价值的,当我们处在消极情绪中时,我们往往会采取回避、压抑或否定的方式,这些方式让我们要么被情绪裹挟或压制情绪。
你的情绪不是你,情绪是杏仁核引起的,它不受你控制,所以你不要跟它较劲,想办法跟它做朋友就好了。
那么,如何在消极情绪来临的时候和杏仁核做朋友呢?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情绪正念冥想”的方法,分别是认识、接纳、探索、分离。
第一步是认识。这一步需要你回想一下最近经历过的一种消极情绪,今天的、最近一个星期的都可以。也许是愤怒,也许是难过,也许是焦虑。不管这些情绪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你都可以沉浸在这个情绪之中,体会情绪给你带来的感觉。
第二步是接纳。在第一步里觉察到的情绪,很可能让你不舒服。这个时候你需要接纳这个不愉快的情绪,不评判它,告诉自己,你对情绪的这些主观感受、身体反应,乃至排斥的心情,都是正常的。
然后进入第三步,探索。你可以中立地、好奇地观察这个情绪,它是哪种情绪?多久了?强度有多大?这时,可能会有跟这个情绪相关的想法升起。你不用思考解决方案,只是探索这个情绪本身就行。
最后是分离。你可以用前面的比喻,把这个情绪看成一个侦察兵,跟它打个招呼,感谢它的到来,告诉你外界发生了什么,帮助你应对外界变化,比如:“愤怒,你好!”“谢谢你,害怕!”在这一步里,你为你的情绪取了一个名字,跟它打招呼,从而就把它给外部化了。不是“我是个焦虑的人”,而是“焦虑情绪正好现在来拜访我”。不是“我是个抑郁的人”,而是“抑郁情绪正好现在来拜访我”。外部化这个方法,说来简单,好像是欺骗自己的大脑,但真实有效。
和杏仁核做朋友,和所有的情绪做朋友,我们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