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孩子令人头大的毛病弄一个排行榜,拖拉爱磨蹭肯定排在前三位。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经历:明明着急得要命,怎么催孩子,他还是慢吞吞,有时候还真的是气得想要把他重新塞回肚子里去。
对孩子来说,拖拉磨蹭真是特别常见的现象。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不拖到最后一刻誓不罢休的样子,让很多家长头痛又恼火。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孩子“拖延症”这个问题。孩子会出现拖延的现象,其实是有原因的,了解到根本原因,家长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
孩子能够描述昨天做了什么事情,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做的他们是不清楚的。
所以在孩子还分不清时间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快点”的催促,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完成任务,这些都是不在孩子脑中的计划和概念。
今天来看看怎么做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爱磨蹭的习惯
1、让孩子独立完成
成长是需要家长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完成,所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去练习,独立完成。
相信孩子能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断熟练,当一件事情能够熟练完成,那么孩子自然能够提高完成的效率。
2. 给孩子适时鼓励
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身上,把你每次的催促改成对孩子的鼓励话语,或许对孩子提高效率更有帮助。
放手让孩子尝试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帮助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并给孩子的进步作出肯定,鼓励孩子去做好。
这样在规矩树立时更有宽严并施,孩子更加有信心去完成,同时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动性。
比起催促后的“恶性循环”更有积极性和真正意义上帮助孩子改进他们的磨蹭。
3. 给孩子正确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的磨蹭不能养成习惯,父母的引导就有很关键的作用,当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是正向的引导作用,孩子也会朝着正向前进。
家长可以让孩子体会磨蹭和不磨蹭的结果,引导孩子了解正向行为对他们的帮助,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言语和行动的每次引导,都是对孩子身体力行的极大帮助,别以为吼叫很管用,这只是让孩子屈服于当下,而不知道改正自己的行为。
久而之久吼叫不但不管用,甚至会让孩子吸收吼叫时的负面影响,与他人相处也变的急躁。
孩子拖拉磨蹭不是故意调皮,而是大脑无法操控身体,是本体感失调的现象,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往往会出现手和眼睛协调能力差,写作业时经常抄错题,手耳不协调,记错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肌肉控制不良,做事情磨蹭拖拉,效率低,长时间下去会造成学习能力差。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感统失调的问题,而冤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