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一篇文章,一个北大博士生,50岁,失联二十年,母亲病危,拒绝回家。
看完,心寒,想到自己,当初家里贫寒,父母却供养了五个高中生,他们从来没有把没钱的话在我们面前讲过,我也从没听到过父母抱怨生活艰难。就算父亲去世后,母亲独力承担起家庭重担,仍然没有叫我们辍学。
小时候因家里姊妹多,母亲曾经打算把我送人,后来村里人老拿这事跟我开玩笑,我也觉得母亲不爱我,所以一直跟母亲不亲近。
在我自己成家后,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想起母亲那时候该有多难,她家里家外奔波劳碌,从来都不说苦。我恨自己的愚钝,但还没晚,在母亲去世前那些年,只要一有空我就去看她,陪她,尽可能让她开心。
一个北大的博士生,从出生到成长,父母付出多少心血,付出多少精力财力才成就了你。
人说“关心则乱’’,他们可能因为过度的关心而用力过猛而伤了你,但这一切的本心都是出自于爱。因为爱,他们希望你优秀,希望你成功,希望你出人头地,他们的爱可能让你感到压抑,没有自由。
他们毕竟不是完人,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当时不理解,可以想象,但到了五十岁还没有想通,只能说你智商过高,情商太低。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有了优裕富足的生活,还对过去耿耿于怀,忘记了用心去体会爱。
父母对于孩子,就是一块双面镜,一面是严厉,一面是深不见底的爱。有的人往往只是看了一下表面,就走开了,其实你只要靠近他,稍稍的关注一下他,就会感受到那浓的化不开的爱,可有人永远不会去翻那一面。
那篇文章,长篇大论,通篇都在说父母如何严苛,父母如何不对,而且下面还有人评论竟然说要求孩子去见母亲最后一面是道德绑架。
我不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算父母有不是,生养之恩也是该回报的,他们给了你生活上的富足,让你衣食无忧的上到北大,你却抱怨不得自由。
我想到前几天新闻里看到一个叫梁红艳的女孩子,考上大学却没钱去上,揣着录取通知书打工的事。就这样她也丝毫没有抱怨父母,特别体谅家中的难处。
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我想说,王永强们,读书读的不光是知识,还有人性。没有人性,何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