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知识分享者秋叶大叔,很多人知道他,可能都是因为秋叶PPT。他很早就开始在网上做PPT技巧的培训与推广,积累了大量的铁杆粉丝。本职是一名机械专业教师的他,还有着20多年的读书经验。他最近几年每年的阅读量都在120-180本之间,而这些书也是他利用本职工作、培训授课、微博微信运营、写作之外的时间读完的。如此高的阅读量,得益于他的时间管理技巧以及适当的阅读方法。
他在书中澄清了一个概念,即“怎样算读完一本书?”,非要一个字一个字看过才叫读完一本书么?
比方说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了,一些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看完?
比方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点点不知道的,我就只看这点内容,算不算看完?
又比如说一本书,我快速翻过,主要观点我都记住了,等到需要时马上就能翻到具体章节细查,算不算读过?
再比方说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算不算读过?
秋叶认为,对于他,这都算读过。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一年能够读上百本书了。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加上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一年读百本书不是梦。
当然,凡事无绝对。不是读书量越多就是越好。读书读得多,但如果都是浅尝辄止,不去深入思考、总结与行动,读再多书,也就是增加点炫耀的资本罢了。
秋叶大叔在书中说“什么都懂一点儿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这一点也是非常契合我当下的读书价值观的。我将秋叶大叔的读书方法和不同类别的书相结合,总结了几点读书建议。这些建议,非常适合想要在一个领域内快速成长的人。
当然了,首先你要找到一个想要深入阅读的领域。针对这个领域的书籍,优先采取树读法,即主题阅读。
第一步先要列一个阅读大纲,在大纲中列出你想了解的这个阅读领域的所有方面的内容。譬如你想了解读书方法这个领域,你就可以给自己列几个兴趣点:有哪些人写过哪些著作?这些人提出了哪些读书方法?有哪些读书误区?有哪些即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哪些写书评的方法?
第二步要大量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优先阅读领域内经典图书,然后可以经典书与畅销书交替阅读,这样既可以学会学科思维的底层框架,也可以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又不至于太枯燥。
第三步将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填充到这个大纲中,并不断查缺补漏,优化自己大纲的结构。如果说你列的大纲是某一领域知识的骨架,那这些内容就是它的血肉了,阅读的过程就是使骨架更坚实,使血肉更饱满。
我总结的这个读书方法,使自己受益颇多。以前自己也爱读书、常读书,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阅读方法体系。总是东一本、西一本,什么领域都有、什么类型都读,到最后脑子一团浆糊,什么也记不住,没有自己的专业立足点。领悟到这个读书方法后,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快速确定了自己想要深入阅读的领域,并列出了阅读大纲。这样的读书方法使我的思维更加清晰,读来的知识成体系,自然也强化了我的输出能力。
在以上的读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使用框读法与图读法。框读法可用到正式阅读一本书之前,通过阅读前言、目睹、序言等快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图读法用到读完一本书之后,它比做读书笔记更高了一个层次,即把所读书目的内容转化成视觉形式,如思维导图或读书PPT等。这种从文字到视觉的转换过程可以促进你对书籍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是比书评更为高级的输出方式。
对于一些畅销书及流行小说,则可以采取炼读法或闲读法,利用空闲时间,就当做是读书的调味剂,读来放松大脑,学习学习人家的写作文笔,也是极好的。
这本书虽然叫做《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但是秋叶在书中对读书方法并没有做过多的叙述,更多的是通过他一些拆书的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他读书的思维框架。
对于读这本书,我的建议是,读完序言中的读书方法,对于正文中拆书的文章,只读效果不大,最好是读完他拆的这些书,再来读他的文章,学习他读书的切入点和思考方式,对于自己今后读书、写书评,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