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之前一直琢磨着,想对2019年好好做一个总结,对2019年好好说一声再见。
不过,似乎写文章对我来说总觉得太难,一直提不起笔来。年底忙,春节又出去了,总之就是有各种理由把这件事一拖再拖,但它始终放在我的心里。前几天,看到松波、涛涛在群里发的年底总结文章再一次触动了我,恰巧这段时间居家隔离,于是提起笔来该好好的为2019年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转折-2019年年度关键词释义
有一次师父给我上课,他问用一个词来概括2019年,你会用什么词呢?
那时,我想了许久,脑子里呈现出“转折”这个词,为什么说2019年是我人生的转折呢?一方面是2019年我在工作方面选择了新的发展方向--瑜伽,找到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事业;另外一方面是我跟着师父学习个人管理系统,搭建个人系统的框架,这一年我真的沉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学习,一步一步去实践。
去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去感知时间都去哪儿了?
去制定日计划,让自己每天都有计划过每一天。
去书写日志,记录每天自己的所思所感。
去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等!
2019年是我实践个人管理的第一年,是我基础数据收集的第一年。虽然,目前我计划只能把控到未来一周、一月左右的维度,有时候我的日志写得很粗糙,有时候情绪不好会把系统维护给断掉等等。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2020年就会越来越好!
之前做过一次线上的分享,我暗暗问过自己,2019年你的收获是什么?不知该如何说收获,但我想说2019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一年我走得特别的踏实,每一步都谋定而后动,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每天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就可以离目标越来越近,这一年我觉得坚持不是件特别难的事儿,它就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基础数据
我从2019年3月31号开始学习师父的个人管理系统,从5月份开始制定月、周、日计划,6月底开启做时间开销的记录、知识星球的打卡等。以下是2019年下半年的相关基础数据:
2019下半年时间开销:
2019下半年日志篇数:
2019下半年星球打卡:
个人管理
系统维护:
【年系统】完成了一次落地可践行的2019年年计划,开启个人系统管理的元年;
【月系统】完成了8次(2019年5月-12月)月计划,并将其更新在年目标计划表;
【周系统】完成了35次(2019年18周-52周)周计划,并及时更新调整周计划进度;
【日系统】完成将近200天的日计划,并在知识星球打卡;
【日志】完成了105篇日志,第一次累计写了这么多的日志;
【时间开销】记录2019年7-12月除开睡眠的有效时间2025.98小时;
系统学习:
【系统学习】上个人管理一对一课程第1-11课,用时约45小时;
【系统复盘】对个人管理一对一课程进行复盘,用文章的方式进行记录。
系统维护的一些小感悟:
对系统中断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知识星球打卡的相关数据记录:
从5月13号开始打卡,持续到9月17号,打卡125天,断卡约50天;
11月9号重新恢复打卡,持续到12月5号,打卡26天,断卡5天;
12月10号再次恢复打卡,持续到12月19号,打卡9天,断卡10天;
12月29号重新恢复打卡,开启2020年的第一个100天不断计划。
今天仔细去看了看知识星球2019年的打卡情况,罗列出自己系统维护的三个阶段,感觉如同再次经历了2019年心路历程,分享一下我在系统维护上的一些自己的感悟。
最开始在知识星球上打卡,我认为这是对我有一个监督作用,它会提醒你去完成昨日检视、明天计划以及昨日日志等等。从3月底开始学习个人管理,师父一对一教会我做年、月、周计划表。我从最开始的模仿,慢慢在计划表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后面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再次对计划表进行调整和修改,这就是一个打磨和雕琢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初期。知识星球打卡持续约125天后,我以为我已经将【每日三板斧】执行做得挺好了,我想尝试下不在知识星球打卡,自己独自做系统维护,因为有时候在知识星球打卡对我来说有一种约束。所以从11月中旬开始我就没有在知识星球打卡,接下来的半个月还是执行得挺好,每天按时做完日检视、日计划、日志等等。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有感觉到我的【每日三板斧】从开始的得心应手变得有一些些匆忙了,好在还可以把控。接下来,国庆假期到来,我的系统维护变得有些吃力了,日志出现了中断,周表的更新也不及时,doit的日计划有时也出现了中断,记录着稀稀拉拉的时间开销,那时第一次感觉到系统中断的挫败。这样的状态并没有及时得到改善,慢慢得我不愿打开知识星球,不愿打开周表和doit,每天就根据以前积攒下来经验值和感觉过着每一天,那段时间我觉得过得特别的缥缈、不踏实,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1个月。
第二阶段是断断续续的恢复打卡、中断、恢复打卡、中断的纠结期。前一阶段的打卡中断了将近2个月后,我重新恢复了打卡,重新开始制定周计划表、记录时间开销、在doit制定日计划等,花了将近1个月时间我重新将我的个人系统正常运转起来。这一次我分析了我上一次系统慢慢崩溃的根源来自于每天日志的书写要花5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我略感压力,于是这次我调整了我日志的模板,只保留了感性部分的成功日志和反思日志,这样的【每日三板斧】持续了一段时间。慢慢的我发现日志模板减少了理性部分的数据收集,我不太清晰每天五大领域的时间占比,我不太清楚每天的睡眠时间,我不太清晰每天各大领域的具体事项等等,这些数据没有专门去做整理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突然感觉对系统的维护失去了一点掌控感。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期间出现了1-2次短期断卡的情况,我都及时补救回来将系统维护运转起来。那段时间出现的断卡现象,我已不像第一次断卡那么焦虑、那么的挫败,因为那时我感觉就算我出现断卡,我都有把握能够在1-2周左右把系统维护恢复运转,这时我心里还有一丝小得意。但那段时间断断续续的打卡引发了我另外的思考,一方面是时间方面的思考,每次我断卡、恢复打卡交错进行时,以周为维度的时长总是波动较大(举例说明:每次恢复打卡,我需要给自己一到两周恢复期,恢复期的有效时长在80个小时左右,平时系统维护我的有效时长在85-90小时左右。)这时我才意识到如果断断续续的打卡让我的可用时长总是处于基本的可用时长,一直没得到提升;另外一方面是写作方面的思考,再去仔细查看我之前断卡的原因,第一次断卡是写日志,第二、三次是准备着手写关于品牌建立的文章。分析下来,似乎每次断卡都是我每次做好基础积累准备做质的变化时卡住了,第二阶段断断续续的纠结期突然让我恍然大悟。
第三阶段是习惯养成的稳固期。有了前两阶段的跌跌撞撞,自己打算再次开启知识星球的打卡,这时松波正好在群里发起2020年的100天打卡挑战,自己果断参加了。对自己来说,春节放假是自己的第一个挑战,想要弥补一下上一次2019年国庆中断打卡的遗憾,这一次想要去感受下积累的力量,想要再次去验证这句话的力量:不要高估一年能做的事,也不要低估每一天的积累。
2020年已在路上,未来值得期待,愿我们一起同行感受成长的力量。
认真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
第一阶段:没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从3月底开始学习个人管理,在2019年1-3月我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工作和生活,那时自我感觉在瑜伽工作方面的进展还是不错的,但那时我也只关注了一个点:瑜伽,我没有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休闲娱乐上,没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我觉得它会浪费我的时间。
第二阶段:有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但没放在心上。学习了个人管理,我开始学着去从全局考虑我的时间分配,开始从全局考虑每月、每周我的身体健康、工作事业、素质提升、家人社交、休闲娱乐等领域的时间占比,但那时我仍然把休闲娱乐当成我的附属任务,心里的想法就是要把事情做完了才来追追剧、看看电影等,或者是有时候自己累到不行才会想起要放松、休息。
后面开启了系统维护,对自己每天/每周做了的事情更加的清晰,对休闲娱乐也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前没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没放在心上,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去记录。其实,休闲娱乐正在以一种不良的状态在我的日常中,自己会累到不行的时候放纵追剧导致恶性循环,自己会在有事做的时候追剧收不住影响自己的计划、状态等等,那段时间的记录和感悟让我开始认真对待休闲娱乐这回事儿。
以下是在不同的时间段,我对待休闲娱乐的改观:
第三阶段:认真把休闲娱乐当回事儿。有了前两阶段的记录,自己开始认真对接休闲娱乐,开始意识到休闲娱乐是给身体的放松,给精力的恢复,给大脑的放空。于是,开始尝试着去收集休闲娱乐的事项,开始去每天增加自己的小确幸,开始每天专门留时间给休闲娱乐这个领域。
有时候,一天的追剧时间是给自己辛苦工作的奖励;有时候,看到一部好看的电影会倍感开心;有时候,发现一部精彩的真人秀觉得真是幸福到不行。总之,休闲娱乐开始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2019年看过的部分电影、电视剧以及综艺,合计时间约250小时。)
聚焦在一件事情上
记得2019年年初我在制定年计划的时候,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多,这样想去试试、那样想起体验,总感觉一年的时间这么长,我应该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听很多的得到课程、学摄影、学画画、学英语、看好多好多的书等等,总会对一年充满很多感性的期待。
学了个人管理后,我会更加的聚焦,对时间有了更好的感知,对自己有了更多理性的期许,一年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自己一定要学会做减法。
以学英语为例:每天抽出20分钟学习,一年365天,共计时间7300分钟(约121小时)。那时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事情,天天积累下来就有好多好多时间!
与其在一年中花时间和精力在学英语上,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学习这个?
与其在一年有这么多想做的事情,更应该思考的哪一个你今年必须要去做的?
后面,我从想学很多很多中抽离出来,在2019年就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以瑜伽为我2019年最重要的事情,让个人系统为我打好基础,平衡好工作事业、身体健康、素质提升、家人社交、休闲娱乐等五大领域。
工作事业
结缘瑜伽,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记得2016年接触到瑜伽,那时候老师说:“当你开始练瑜伽时,你的年龄就定格在那里。”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后来这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慢慢长大,长成一颗小小的瑜伽之树。余生我想要呵护这颗瑜伽之树慢慢长大,让它能够为更多的人遮阳庇荫,带来能量。
瑜伽与个人管理的相伴相依
2016年开始接触瑜伽,那时瑜伽是我工作之外的一种运动方式,没有想到有一天它会成为我的职业。
2018年因工作原因辞职,同年7月开启了瑜伽教培的学习,打开瑜伽这一扇大门,教培学完后自己在家练习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从2019年开始在外面上课。从事瑜伽方面的工作跟其他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时间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一天要上2-3节课(换算成时间就是2-3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如何更好的运用就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这一年个人管理的学习带我更好的把每天灵活的时间充分的运用起来,带我走好、走稳转行的第一年,让我每一步都谋定而后动、每一步都很踏实。
2019,转行当瑜伽老师的第一年
基础数据:在瑜伽馆给会员上大课278节课,给会员上小班课5期(每期7节)共计35节课,给会员上私教约60节课,累积业绩161429元。比起数据,我觉得这一年走过的每一个阶段更为有收获。
第一阶段:新晋老师,从青涩到熟悉。从1月份开始,在瑜伽馆做全职瑜伽老师,这时我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每一节课课前用心去编排课程、去练习,课中给会员授课、课后去总结经验。刚开始一堂课就要5-6小时(编排1小时左右,自己练习加修改2-3小时,上课1小时,课后总结反馈0.5小时。)
同时,我在馆里去上其他老师的瑜伽课,向她们学习教学之道。不仅如此,随时在书上、视频上、公众号上保持定期定量的学习。正是那段时间不断磨课、不断学习积累了教学的经验。让我的瑜伽授课,从开始的青涩到熟悉,再到后面的得心应手。
第二阶段:从熟悉到专业。通过前段时间的积累,我接着去尝试拓展授课的维度,从大课延伸至小班课、私教。对我而言,这又是一个挑战,开发一个小班课就如同培训时开发一门课程,记得当时第一个小班,我连续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做出初版,然后在每一期的授课基础上不断迭代、不断更新,最后打造出自己的小班产品。
在私教方面,自己的私教会员不多,但有会员一直保持每周2-3次的私教练习,身体得到了改善。作为瑜伽老师,倍感欣慰。
第三阶段:初尝管理。在10月份的时候,考虑到全职老师的局限性,谋生了辞职的念头。有想要去尝试兼职老师的想法,这样时间不会受约束,但兼职需要经常去不同的地方上课,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太多,让我觉得不断转场花在路上的时间太多。这时馆内店长一职空出许久,之前老板也问过我,是否愿意担任店长,那时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不够,想把时间放在教学上,就没同意。后来,经过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在11月份我给自己一个新的尝试,晋升管理当店长,想要在2020年在管理方面有所成长、有所积累。
阿斯汤伽Mysore练习的这半年
从2019年1月开始全职教学瑜伽,大约半年的时间我不断磨课与学习,将之前教培所学知识慢慢消化。这时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无论是教学上还是体式的练习上都有待提高。我开始去其他地方寻找让我提升的方式,真的应了那句话:“当你准备好了,你的老师就会出现。”
这时万象城的一家瑜伽馆从6月开始即将开设阿斯汤伽的Mysore练习,老师是阿斯汤伽二级序列授权的传统练习者,最打动我的就是老师从读研究生开始接触阿斯汤伽,然后一直保持每日练习(周一到周六练习,周日休息)坚持到现在,今年老师从美国回来教授阿斯汤伽Mysore,恰巧我有缘跟着她一起练习,真的是很幸运。
从6月16号开始练习,每天早上七点到教室,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给自己,从开始练习时间的30分钟到60分钟,再到90分钟,120分钟.......,从开始的练习时气喘吁吁到呼吸自然,再到感受呼吸,呼吸引领体式的练习,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体式的进步,更是真正的的用身体去感受瑜伽的真谛。
第一阶段,坚持一个月后的兴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毕竟还是挺有难度的,每天要7点钟来到教室(意味着6点左右就要起床),一周要练习6天(周一到周六练习,周日休息),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现在想想那时候能坚持下来,大多是靠的毅力吧!
第二阶段,从兴奋到疲惫再到淡然。刚开始练习Mysore,多多少少都会有新鲜感,不知道是怎么的练习方式,不知道有哪些体式,只有老师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就如同小孩学走路一样蹒跚向前,而那时的我如同小孩一般,对脚下的路充满了兴奋与好奇。练习过了2个月,熟悉了练习的方式,每天重复着相同序列的练习,似乎有点疲惫了,对每天7点到教室有点摇摆了,为什么一定在练习6天?今天太累偷懒一天应该没什么吧?那段时间各种念头时不时在我脑袋里冒出来,好在那段时间有各种的疑问,我依旧有在练习,后面我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才慢慢理解到阿斯汤伽的练习不是简单的体式练习,是一场呼吸的练习,是大脑意识波动的控制,是与身体ego(小我)友好相处的过程。这时的疲惫也是一个时间段的事儿,之后我的练习再次回到正常,回到日复一日的练习。
第三阶段,熬过第一个冬天的满满成就感。冬天的房间冷的像冰窖,窗户的缝隙里吹进来冷冷的风,衣柜里的衣服冷冰冰的,昨天练习了我的后背还在酸痛,今天好像课挺多的......我还有一万个理由,总之就是我!不!想!早!起!练!瑜!伽! 这个冬天,早起的那一刻,我都在挣扎,闹钟响了无数次,依旧不想动。可是这个冬天我也想有点不一样,不能被各种借口打败。于是,我挣扎着起了床、穿好衣、洗漱好、出门坐车,来到教室,开启这一天的练习。我很感谢自己在这个冬天坚持下来,似乎过了这个冬天,我突破最难的一关,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了。经过这半年的Mysore练习,感觉自律和坚持似乎不是那么难,早上的练习慢慢变成我每一天能量的源泉,让我面对生活和工作时压力更有韧性,在遇到事情时更加的沉稳与专注了。
2019,从0到1
今年新突破:
【个人管理】对自己来说,个人管理从顶端搭建了个人成长系统的框架,让我有意识去平衡了人生的五大领域,最重要的是让我真真切切的去学会践行行动管理系统,具体的收获和感受可以看个人管理板块内容。
【Mysore早课练习】之前上课师父问我,今年你觉得最有成就的事情是哪一件?对我而言,个人管理与Mysore早课练习我没办法选出谁更有成就,这两件事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两件事都有着一样的规律,都是靠着每天一步一步的积累、一步一步向前,从而聚沙成塔。
2019,也会有遗憾
【拆书】本来拆书进度在TF3-1,原本计划2019年完成拆书,但在2019年拆书进度几乎为0,2019年担任会员发展长老,做的也不够好,满遗憾的。
【链接】这一年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用在了自己身上,没有经常跟妈妈相伴聊天、少了跟朋友的沟通会面等等,在情感上的投入较少,大多时候比较的理性与高冷,2020年想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温暖一些。
转折印象
2019年度关键词--转折
2019年对于我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拐点,是我开启另外一段旅程的开端。我也曾彷徨过、担忧过不知未来的路会是怎样?但行动是解决焦虑的方法,如同瑜伽里有一句名言:“瑜伽是99%的练习,1%的理论。”这一年我的感触就是去尝试、去做,让所有模糊、所有不确定、所有的可能慢慢变得明朗、慢慢变得笃定,总的来说这一年我对自己的答卷还是挺满意的。
精进-2020年年度关键词
【管理】2019年年底晋升店长,2020年我想要管理方面有所成长,为自己以后开馆积累经验。
【个人管理】2019年个人管理的数据不够完善,2020年我想从全局的角度去精进个人管理系统。
【Mysore练习】2019年Mysore早课练习是一个开端,2020年乃至以后我想继续保持我的Mysore练习。
2020已启程,明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