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用的是“松弛感阅读”形式,也可以叫“主题式阅读”。今天,我们先从“五福”开始。,所以我们不需要大段的阅读,只读好我们要做的那一部分就好。重点是,我们能不能把那部分学习内容用出来,真的内化于心,让你对自己有一个真正的思考。
总结一句话吧,这次读这本书,“做”为主,“领悟”为主,阅读为辅。
不会全书都阅读到,但是阅读到的,会比较深入。每天也不会读很多,松弛感为主,哈哈~~~
为什么从“五福”开始呢?其实,这个部分深深触动了我,甚至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对我而言,五福不只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智慧,能帮我们找回那些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五福,出自《尚书·洪范篇》,其中提到,人生应该追求五个方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个福,简单看似是生活的五个方面,但它们却是人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书中有一段话,说到五福中“富贵”一项,“富贵里面有一福叫做富。富,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有钱’。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如今拼命追求的财富,其实只是“五福”中其中一项的“二分之一”而已。我们只关心福气的10%,90%的生命我们把它丢掉了。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曾经在拼搏中把“有钱”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但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想很多人都发现,单纯的“有钱”并不等于幸福。实际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五福”中的其他部分——如“长寿”“康宁”、“好德”,甚至是“善终”。
我曾看到过一则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相当于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富贵”的“富”,认为只有财富和地位才能带来幸福,而忽略了其他更深层的福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把“成功”定义成了“有没有钱”这一条标准。钱多了,什么错误都能原谅;钱少了,似乎一切都成了失败.甚至,当你有钱时,身边一堆人围着你;没钱了,他们却像风一样消失。这种现象,正是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失衡。但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并不是那种短暂的富贵,而是内心的富足,是“富足”的人生,而不是单纯的“有钱”的人生。大家同意吗?
真正的财富,来自于“五福”这一思想的底层。只有当你拥有了“五福”,你的生活才会真正充实和满足。我从来不愿意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人,因为穷人有机会变富,富人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的财富
我更看重的是认知的差距——“认知低”的人和“认知高”的人,这才是决定你人生质量的关键,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说到“五福”,让我想起了我的两个偶像,他们都是典型的五福之人——苏东坡和庄子。
苏东坡,我最欣赏的男人,哈哈。他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生活艺术家,他的一生波折不断,被多次贬谪到荒凉的地方,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反而在困境中展现了他的“超脱”和“从容”.比如他在被贬黄州时,虽然身处逆境,却不仅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还画了画,开了酒楼,交了朋友,完全是一种“富贵荣华不动心,贫贱不改其志”的境界。
他的诗词、书法、画作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正是因为他理解了“长寿、康宁、好德、富贵、善终”五福的真谛,拥有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苏东坡教会我们,真正的富贵,来自于心灵的自由与平和。
庄子,生活在战国的动荡时代,但他的心态却像是一阵清风。他不急不躁,潇洒自如,活得特别自由。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对自由、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在《庄子》里,他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他没有因为外界的纷争和动荡而失去自己的平静,反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活出了“康宁”和“善终”的真谛。庄子教我们,真正的“康宁”并非外界的安稳,而是内心的豁达与自在。
所以,不管是苏东坡还是庄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是我现在的对标。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福不是空洞的理念,它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真正意义的钥匙。
五福,这一段是我在《了凡生意经》里收获最大的一段。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思想,将会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
当然,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小事开始践行,逐渐去体验和体会五福的深层意义。一步步去感悟和践行,真正找到那种有福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