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这个词很广泛,有家长宠爱,有朋友之间的,有情侣关系的。
唯一最不要求你回报的却是爸妈的爱,可是宠爱这两个词并不适合所以家庭。
1.好的宠爱来自于经济条件?
到底是不是好的宠爱来自于优越的家庭,来看看我分享的。
几年前有一个朋友,家境是真不好,父亲母亲懒,靠种地为生,但对她是宠爱到极致,最好的都给她,家里就她一个孩子,本以为家里就一个孩子的会比平常孩子有自信,那就错了。
孩子由于受环境影响,从小不仅自卑,更多的是畏畏缩缩,小时候家里就教育她,学校不允许找对象,不允许有QQ号,不要和男的说话,怕被骗。
家长总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好孩子,可没想到,这样却是她惨命的导火线。
宠爱需要有正确的方式,如果你问我没钱人家能不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那我的回答是可以。
专科有个朋友,家里是村里的,也不太有钱,但她就是比一般孩子有自信,会做事,原因是他爸妈在她小时候逼着她看书涨知识,也就导致了她现在这么知世故而不世故。
听她说,小时候她妈对她早恋的教育方式是,允许你早恋,但是你早恋对象必须是正经学习的,当她告诉爸爸自己有喜欢的人,爸爸第一反应没有磨灭她情窦初开的希望,而是语重心长的叫她怎样去靠近他,自己怎么做才可以和她考上一所大学。
虽然到最后她没有考上学霸的大学,但从专科到本科,在到研究生她做到了,现在和当时那个学霸在一起了。
势均力敌是最好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整个青春期,父母老师用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剥夺孩子的思想,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卑是肯定的。
没有家庭不好就不会出现自信的孩子,而是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培养,不要借口说父母没念过书,所以不会培养孩子,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父母农民,孩子考了大学改变命运,之所以考到大城市,还混的很好,那显而易见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影响着孩子。
2.富人的放养式主义异常迷人?
很多普通家庭孩子老喜欢说一句,要是一个月给我很多钱让我一个月只见我爸妈一次也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舒是我读专科的同学,家境很优渥,父母香港做生意的,但就是对她陪伴极少,但记忆中就是有很多零花钱。
上大学之前她和他爸并不熟,大专时候才慢慢熟悉起来,可想而知,他爸多忙。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无疑很缺安全感,导致找男朋友找那种大很多岁有父爱的人。
毕业之后的一年据说找了个年龄相仿的,还是希望她好,哪有什么十全十美,你什么都想得到的,你要钱就没有了陪伴,毕竟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没法养家。
没钱的人支配的人生很少,有钱的人可以支配的时间越少,人总要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哪有什么父母不爱孩子,只不过是奔波在生计上。
太忙顾不上照顾你,闲下来又得赶去另一个城市出差,一年365天,工作就占一大半,剩下的时间不多时间,想和你说话也只能用碎片吃饭时间。
那些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零花钱多的,我劝你不要死纠结于这件事了,没有太完美的东西,再说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都有相对应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