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我,靠什么来拯救自己的年龄焦虑?
01当你“老”了
有一天回老家陪父母。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看着我说了一句:我家姑娘也老了。
我怔了一下,看了看母亲的一头银发,一口饭突然觉得那么难以咽下。
“老”这个词,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好迎接它的准备。我只是人到中年而已。
大约母亲注意到了我眼角的皱纹,还有因之前工作过度、伏案熬夜导致的大半白发。
那一天,我似乎是第一次,发出了真正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这50年,你都做了什么?
我无法回答自己。
我生活的这座小城,冬天也并不寒冷,当北方已是雪花飘舞,我的窗外,天空依然清朗,找不到一点降温的气象。但我内心的寒意,渐渐深重起来。
回城后没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按照以往的惯例,看一场电影、在外面吃一顿晚饭,给彼此送一份礼物,成了我和老公过生日的“标配”。生日蛋糕,就免了。都是成年人,仪式感的东西,没有那么重要。
在电影院,我根本都不知道看的是什么。想到时间就这么无情收割了自己,想到人到中年我未曾为自己好好活过。年轻时恋爱受挫,再后来婚姻失意,工作至今平淡如水。一向好强的我,何以如此?
是的,时间是个冰冷的机器,不徐不疾,你情愿不情愿,都会往前走。
时间也象一个残酷的行者,不愠不火,收割着你的生命。
屏幕上的人讲着话,我的心中也有两个人在不停的打架。它们反反复复在争论:你已经老了;不!我没有!
我已经被耗了太多的时间,处在一种漫无目的生活状态中,还随时为自己灌着随意而安的鸡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平凡找着借口。
02立一个flag,是必要的
那一天,50年来第一次觉得,我需要立刻作出改变,一刻也不能停。也是那一天,我告诉自己,我的人生刚刚开始。
是的,该给自己一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账单。尽管在50岁这个点上,有一点晚。但只要开始了,就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
有人说,人与人的不同,根源在于标准的不同。
我从未给自己一个生活的标准,所以就算工作了31年,我一直在体制内,过得不痛不痒,过得磕磕巴巴。
但我是有梦想的,我心中满是对远方的期待,只是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发,我拿什么让自己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那个山阔水辽的世界。
母亲那句“我姑娘也老了”象一句重锤,把我敲醒。
我在新年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用自律和坚持战胜年龄,你仍然年轻!
我选择了做几件事:阅读、清晨写作、健身、理财
03.重拾书本
我其实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
上初中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的第一本书,是《小二黑结婚》;手中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不知翻了多少回。三十多年前,我从乡下来到这座小城读书,城里的东门楼上有一个展览室,我会在每一个周末去里面贪婪的看书。在那里,我读到了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直到今天,还能完整的在心里朗读出来。小城里出现第一家私人书店的时候,我用父母给的生活费,买了一本《百年孤独》,今天,它还在我的书架上。
阅读,曾经是我此生最钟爱的事情之一。我没有机会上过大学,但我用自学考试的方式,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我相信,是读书帮了自己。
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读书在不知不觉间懈怠下来。我依然喜欢买书,但我有多久没好好读一本书了?
那些书架上一本本还未开封的书,是时候打开了。我把它们一本本撕去封塑,摆在窗台上。以前买的,加上按照读书清单又买的书,52本,这是一年的读书任务。
为帮助自己理解,我利用一切碎片的时间,听书。这是一种特别好的补充方式。
04.在最清醒的时候写作
在我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淹没在办公室的文山会海之中,写过记不清数字的报告、调研论文、办公文件、宣传稿件、各种解说词、主持词,工作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有着固定思维模板的机器。
但我心里总有些不甘。写过那么多的文字,除了少数的散文诗歌外,没有一篇稿子是属于自己的,它带着工作的属性。我是后台的文字操作员,我写的东西都在前台展现。
直到突然之间,中年已至,我终于可以写点自己喜欢的文字了。年龄和31年的工作经历,终于让自己从烦闷的办公文案中解脱出来。我有了“上班自由”的特殊待遇。
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方式太过于便捷,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人,只是,有的人在里面深耕,有的人在外面浮取。
这是一个机会。我想利用读书,来实现写作变现,我知道这个目的有些功利,但将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方式了,我只做得了这个。
我也觉得我也可以做到。但我需要学习。
人人都有知识焦虑的时代,学习仍然是摆脱焦虑的最好方式。于是我在网上搜索课程,想为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
加入青橙写作学院,是我没有犹豫的选择。学院有一个365天清晨陪伴写作课。我需要在有人陪伴的同时,倒逼着自己深耕。
我开启了自己的清晨写作模式:每天早晨6点按时起床,读书,然后写读书笔记。
有几天有点冷,实在不想起床,我就把笔记本放在床头,在床上写。
这是一条并不容易走的路。学院有零基础写作课,但我始终相信,没有阅读作基础,没有知识沉淀,谈写作是很荒唐的事情。我必须先有积累,才能开始。
开始了,就不能回头。
这一个月,除了学院的写作课,我又报了另一个读书班。为了不错过每一个课程,我给自己列了一个月学习计划表,从早6点到晚11点,把每一天的时间都填得很满。
我没有觉得累,我正在慢慢摆脱年龄焦虑,我发现,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精神。
04.身体和精神,都要在路上
50岁的我,早已失去了年轻时那个强健轻盈的身体。十余年讲台,近二十年的机关工作,长期的伏案、加班、做材料,已经严重拖累了身体。
我曾经是个爱运动的人。游泳、骑车、跑步、瑜伽,都尝试过。但都没有完全坚持下来。
去过健身房,一段时间后,也放弃了。
大概人都有惰性,喜欢呆在舒适区。
看看自己虽然看起来还好,但已经是赘肉暗生的身体,我下了决心健身。离家不远就有一个健身房,里面还有游泳池。为了逼自己,我给自己和老公都办了健身卡。
有一个人陪着,更容易坚持。
一个有活力的身体,才能支撑一个愿意读书的灵魂。
除了健康,我还需要让自己的身材更完美一些。没了年龄和容貌优势,总要有身体优势吧。这是一个失去年龄的女人摆脱焦虑的一种心理暗战:你看,我看起来依然年轻。
就算自欺欺人,也有欺得真实一些。
健身房有一个姓李的女教练,是这一家健身房最好的,私教价格也最高。有一天我跟她闲聊。她告诉我:健身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抱着减脂的期待来,但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时间、强度、方式、饮食,哪一个因素都很重要。每天只有几十分钟的训练,或者只是在跑步机上拼了命的跑,平时想吃什么吃什么,都不会让你的健身期待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所以很多人来过一段时间,各种借口和原因,就再也不来了。在这家健身房,每100个人中,大概只有1个人能长期坚持下来。
“健身是要以年做单位的。”李教练说,“它不仅能够改善你的身材,更重要的,就是能让你有更多的韧性,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我决心买私教课,跟着她训练一段时间。在这之前,我犹豫过。对于原本生活拮据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投资健康,总要比投资一些无谓的生活消费强得多吧?自己盲目训练,效率低不说,还有受伤的风险。
我的想法是:第一,她能让我更好更快进入健身状态,倒逼着自己在困难面前不要退却;第二,这会让自己学会科学合理运动,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
我开始跟着李教练训练。她安排我训练体能,并从胸、腹、腿、肩、背、臀等每个部位进行轮训,每天一个有针对的部位,六至七个动作,三至四组,还有10钟的热身,40至50分钟有氧,最后还有拉伸放松,一次训练下来,要两个多小时。
我坚持下来了。早上去游泳,中午或晚上去健身。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05.学一点理财知识
学理财,是小白。但也没关系,尝试着。生活是现实的,我需要有财务上的积累,因为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永远无法完成自己心中关于去远方的期待。
我甚至开始用起了记帐软件。这应该是一种好习惯,会教会自己:理性消费。
就象学习和阅读,也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那些无谓的信息或文章,不该用来耗费自己的心力和时间。
知识消费需要理性,生活消费更需要。开源节流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手机支付让生活更便捷,也让你的钱包更快地缩水,这其中,有很多消费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你想都没想就刷卡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并没有想一想它是否真的必要。有时候看到一件衣服很喜欢,一冲动下单,快递到来了,你才发现并不都适合自己。
有了记帐软件就不一样了。哪怕10块钱的早餐,我都会记在帐上,每记一笔帐,看一看自己的消费数字,就会想到下过月要还的信用卡,买东西的时候,我理性多了。
我学习了一个理财课程。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财商的人,学起来很吃力,但花了钱,总要学有所获吧。通过学习,我试着买了一支指数定投基金,打算持两年。不指望能赚什么钱,只是让自己增加一项基础技能,而且谁说得清呢,万一真的有了复利效应,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积蓄呢?
这些具体的行动,就是我,一个50岁女人正在坚持的事情,现在,我已经不再为自己的年龄感到焦虑了。我希望我的人生, 在下半场开挂。
从去年12月生日那天开始算起,到今天,我坚持清晨早起阅读写作,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天写日记,做周复盘、月复盘;坚持每天锻炼。就算疫情期间,也在家保持了一定的训练量。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段时间,我输出了十多万字。
我的体重从70kg降到了60kg,重要的是,体脂下降了。
这是三个月坚持的效果,一年呢?常年呢?
50岁,人生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