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了。花来了。含苞待放。
是闫保忠先生。
这是我自己种的,霍老师,你一定要收下。
上一次是何时?这个农夫,这个酒中曾经的学子,送来他栽培无花果的文集,让我写点儿什么。我写了。随后又送来写他自己经历的一个小册子。让我看看。我看过,看见一个干活的人的一辈子,有些感慨,题了一首诗。
现在,这位长者再次走进我的办公室,送我一束花,他自己种的。我把那些花插在茶壶里。插在花瓶里。一天过去就开始吐出火焰。美极了。随后,一串串的火,呼啦啦地烧。托腮一望,悠然神远。
想起给他写的那篇文章。能给这个谦逊憨厚干活的人写这样一篇东西,嗯,值得骄傲一下。
贴在这儿,请过路的看官欣赏。
闫保忠跟无花果
——闫保忠《《丝路花果——酒泉无花果》按语
霍 军
“酒泉应该发展无花果产业,让它变成我们一个特色产品!”
说这个话的人,突然闯入,坐在我面前。我本来不认识他。
他说:“我们已经有一群人在做这个事业。我本人尝试栽种无花果有四十年了。七几年就开始了。”
他说:“这些自己种无花果的人,有农民,有园艺工,有退休老人。有果园乡的,有银达农场的。大家积攒了不少经验,这个特色品种的栽培技术在咱们这儿已经成熟了……”
“我就想把这些事请写出来。我就想把这些好东西介绍给酒泉人都知道。”
“我就想,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成了我们的一个特色产业,肯定能给酒泉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让大家挣钱,让来酒泉的人有个看头,如果做成观光旅游好得很……”
“你看看霍老师,我写了好长时间,写了这些稿子,到处拿给人看。我文化水平不算高,可就是想要说这个植物品种……”
我埋头看手里厚厚一沓手写稿纸。秀丽工整的钢笔字,还是蓝墨水儿,写无花果在酒泉安家落户的故事。一望而知的朴厚气息,自生自长的草野味道。
我真的不认识他,这个头发泛着霜白的老农民。这个厚厚实实貌似木讷的老者。
可我又觉得他跟我很熟稔,熟到了随便畅谈的地步——时时推门进来,海聊山侃,天女散花,互相用话篓子激发着对方,让彼此灵感纷纷,妙想无穷。
进门,还没介绍清楚自己,还没有试探一下我是不是个下巴颏儿抬得过高的清高知识分子,是不是担任着什么职务,是不是至少该称呼个主任,就已经开始了他的“酒泉无花果产业论证”,宏观雄健,信手拈来,随口评点,要言不烦,时时处处洋溢着对这个植物透入神髓的了解,让我迅速对这个小东西产生认识的兴趣,产生了几分亲近感,还产生了赶快上网查它一番好跟上这个园艺师傅的思路,能跟他成为谈话对手。
他跟我一点儿都不熟啊。真的,他是谁?
你是谁?好半天了,我才这样尽可能礼貌地问了一句。
闫保忠!
他终于亮出了姓名。可在这之前,他已经滔滔不绝讲了好半天的无花果!哈哈,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爱着她——酒泉的无花果,闫保忠先生。你这老农,你这无花果栽培专家,你这站在田地里耕作的好手,你这喜爱作物的庄稼把式!你是那个自己摸索着一个事物乐而忘归的人,你是渐渐将那块独自揣在怀里的石头摩挲成美玉的人。你是有癖好的那种老家伙——痴迷狂热,执着老道。黄山谷的话此刻更有意义——“无癖之人,面目可憎。”而将一种爱栽种在自己的田地里四十个春秋的人呢?他自己已经长成了“可爱”本身!
我喜欢这样沉浸在自己活计里的人——埋头干活,时时发现着自己喜爱东西。这种专注的人,进了一座自家大观园,见了一样小小的事物,供养在在眼窝里,用汗水泪水时时灌溉着,时间久了,他就将那个小东西养育成了自己的信仰。我相信电灯泡曾是爱迪生的信仰,所以,“要有光,于是世上就有了光。”我相信悲剧曾经是莎士比亚的信仰,于是从一个单词开始,他给人类精神世界塑捏出了一个灼灼生光的王子哈姆莱特。我相信“凿空”是张骞的信仰,于是他离开长安的锦衣玉食,一步步走向根本没有道路的地方,结果我们酒泉便在他的行走里变成了历史边塞名城。他的脚印验明了西域的价值,西域这才变成了世界文明历史的一条丝绸飘带,至今还是我们精神深处一面烈烈鼓荡的伟大锦旗。我更相信,结满香甜饱满谷粒的稻穗是袁隆平的信仰,一如我坚信那些世代在酒泉土地上耕作的人们的苦难和汗水,是他们造就河西走廊深厚历史的意象。
因为如此,我起初虽不情愿,但现在还是愿意诚心实意翻开闫保忠先生的手稿,接受他的嘱托,也来了解一下无花果,这种充满地中海风情的植物,这种在酒泉被一群人已经呵护了四十多年的乔木,这种让闫老先生栽培和热爱了一辈子的好东西。
我要说,我一点也不了解农业。我是个植物盲。我也并没有跟着闫先生去钻研无花果栽培技术的那个耐性。但是,今天,看见这个闯进来述说他对无花果爱情的农夫,我忽然有所领悟——
“虽然它形似无花,实际上它的花朵比一般常见的植物的花朵要多得多。只不过它的花朵很小,又藏在一个囊状的袋子里。”(引自闫保忠《丝路花果——酒泉无花果》)
各位,我不认识闫保忠先生,是不是跟你们大家不认识无花果一样呢?无花果,这种人类最早驯化的四大植物之一的作物,这种现在逐渐为世界瞩目的植物,这种在保健养生方面逐渐显露丰厚价值的果实,把那么多丰美芳醇的花朵藏起来,只向我们呈上自己的果实,只拿出甜美的美味,而不把花朵插在鬓角满世界张扬。这种谦逊的木本植物,正跟它的酒泉栽培能手闫保忠一样,寻常看不见,光彩在囊中。
看不见的,你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哪里来得及去关注这样憨厚的农家汉子?但是,他站在自己的田园里,曝晒着大太阳,弯腰,喘息,流汗,侍弄着一株株无花果,用四十年的光阴,将这外来的娇小美人,变成了酒泉土地上的一样珍宝。今天,手心里捧着他的无冕女皇,他向怀揣无数梦想的酒泉人们走来。他盯着一条产业化的农业文化蹊径,用这些蘸着汗水和欢喜的文字,向我们呈上他的憨厚事业——没有花,有果。
我当然可以建议他把这些文字,这些用清秀的一个个钢笔字抄写在方格稿纸上的关于无花果、关于栽培无花果的一群酒泉人、关于他在种植过程里得到的很多很多人生感悟的两万文字,修改得再精粹一些,剔除芜杂,更多注重酒泉无花果栽培的经验提炼,等等。但是,我相信这些文字内蕴的热忱力量及其相关内涵,会对酒泉农业有益,会对酒泉的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有参考价值,会对一个产业的规模形成有莫大引导意义。
请关注这一株无花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