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标配。即便如今写文章已改称“码字”,但书法艺术的发展却是前所未有的蓬勃。书法爱好者更多,从楼上扔块砖头,指不定就砸到了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更别提还有更多培训机构里来来往往着大量可能并不是书法爱好者的中小学生们!书法培训市场的活跃也是养活乃至滋润了不少书法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说就多,一多就俗了。
我最早接触书法,应该是从父亲那里。父亲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却有高中文凭,在村里也算半个秀才,干的又是木匠活,常会在小家具面上用手指头写几个吉利的大字,每年的春联也必是手写。那些家具上的手指字,以及老房子木门柱上的大红春联,算是我与书法的第一面缘了。
后来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写大字,也就是用毛笔写字,会专门布置作业。说实话,那种淡黄色的九宫格大字本,很漂亮,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至于当初写的字是什么样,是真没印象了,写完就给爷爷拿去卷纸烟消失在泛泛烟尘中了,所以也不可能有留存。但我好歹“幼承家学”,至少是老老实实用毛笔写的。所以当后来听人说小时候都是那木棍蘸墨写大字时,我通常呵呵一笑,以掩饰我没想到这巧招的笨拙与尴尬。
中学应该算是我真正好好练字的阶段了。
那时候班里有个同学,也是狂爱书法,而且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至少在当时的我看来,已是高手,值得学习,所以我也真的叫他“师父”。那时候我们的课桌里都备上了毛笔和墨汁,一到课余时间便在课桌上铺开从老师办公室拿来的报纸练字。中午别人都趴在桌上睡觉,我俩就写字。有时候自习课看老师不在,也会手痒到写几笔,也被老师抓到过。最奇葩的是师父发现到顶楼的楼道台阶上挺光滑的,可以直接用笔蘸着清水写字!我们就蹲在楼道上,给下面的同学留下两个大屁股。
初中的一位老师对我们影响也很大。老师姓夏,年近六十,执教物理,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潇洒坦荡(真想把所有好词都用上)。夏老师身体康健,性格豪爽,喜欢骑个大摩托车来去如风,曾自言放眼整个乡里,像我这个年纪还骑个摩托车到处跑的也没几个。
夏老师能为骈文,曾写“冠英中学志”一篇,洋洋洒洒,气势磅礴,至今镌刻在母校中。
夏老师能唱歌,曾经还客串我们音乐老师,教过我们很多歌,《上海滩》主题曲、《小李飞刀》主题曲、《路边一棵榕树下》……等等,在台上一边唱一边跺脚打拍子,甚是陶醉,也引得我们一个个膜拜不已。那几首歌我至今随口就能哼出来。
夏老师会奏乐,一把笛子吹出乐曲悠扬。学校里有另一位老教师也会音乐,但是夏老师就敢跟我们说,在冠英中学论吹笛子,我称第二,没有哪个敢称第一!说话时昂首,说完把眼镜往下一拨,低头拿双带笑带傲的眼镜瞅我们一下,然后继续上课。
夏老师会书法绘画,这是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受影响最大的地方,所以放到最后来说。我曾多次见过夏老师的书法绘画作品,有时候他也拿到教室来给我们观摩一下。画是国画,松竹梅之类,我不太懂,当时自然是膜拜。书法则多见其写大字,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一幅“剑锋”,还给我们仔细讲解其中草法,特别是“剑”字,不能与“创”字混淆。那两个字干净利落,气势雄浑,即使现在略懂书法之后,也深觉功力深厚,绝不是老干体或江湖体。夏老师对我和师父也都指点过,特别夸过师父。夏老师教我们到初中毕业,毕业前夕曾许诺送我们全班同学每人一幅字。只是后来临到中考时,夏老师不得不抱歉地告诉我们,每人一幅字恐怕是做不到了,因为真正每一幅都想要写得不一样,实在是精力不逮了,但我那已经写好了一些,有感兴趣的可以去家里取。虽然夏老师未能兑现承诺,但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出夏老师的真诚,他绝不会敷衍任何一幅字,也不会敷衍我们任何一个同学,哪怕我们只是一群初中的小屁孩而已。遗憾的是,当年因为羞涩,我最终没有去夏老师家里求字,据说师父是去了,并且得到了一幅字的。
很幸运,初中时碰到了这样的夏老师以及同学,他们使我一直对书法保持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练字的范本,是我偶然从家里翻出来的一本柳体字帖,就是叶圣陶题字的那本,所幸确实是一本经典字帖。当时每每看到那上面漂亮的字,便神往不已。只是初学法度谨严的柳体,也许对个性的发挥有所抑制,导致我现在挥毫也常觉想象力不够,当然也与天资有关,不能全责于字帖。师父则更多临习赵体,灵活多变,摇曳生姿。我也在他的影响下掺杂着学习了一些。那时对书法的兴趣真的浓厚,平时见到毛笔字就欣喜,就愿意多看看,没事用手指头凭空画字,或在被子上画字,或在沙地上画字,陶醉其中,其乐无穷。周末回家便经常窝在自己阴暗的小房间里练字,而邻居大人都以为我在努力学习,我便也成了邻居大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只是终究是自学,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专门指点引路,所以进步了了,甚至终未入门。因为消息闭塞,或者水平也低,也从来没参加过什么 青少年书法比赛,自己写过受众面最广的字便是教室后边的黑板报了。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光有兴趣这一个老师,却是远远不够的。
高中阶段,于书法上乏善可陈。没有那样特别的老师,也没有兴趣相投的同学。师父虽在一个高中,但却不同班,一下子似乎疏远了。当然,我依然在练字,依然进步了了。高中关于书法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主干道边的黑板报上写字了。因为会点书法,便进了板报组,跟几个同学一起写写板报字。但也仅限于写字,我对设计什么的毫无感觉,也没有学习设计或者画画的意愿,现在想想,是不应该的。那时候图书馆里有一些书法字帖,让我稍稍扩充了一点见识。
大学阶段,在书法上依然没什么精彩的。还是自己练字,也加入板报组,帮着写字。在宿舍练字,也影响了同寝的一个兄弟跟着一块学过一阵。当时学校有很多艺术社团,但是貌似没有书法社团,后来到大三大四时才刚成立了一个,我和同寝的兄弟去过一次,去了就是自己写字,一个看着差不多大的同学过来看我写了一笔“景”字的长横,告诉我那横写得太平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他讲得是有道理的,但我听得却很惭愧似的,可能是觉得学了这么多年字,水平还是差到别人一看就看出明显毛病的地步。后来,就再也没去参加过活动了。当时的我,心理上特别不开放,这一点不关影响了我在书法上的学习,也影响了其他的方面。
后来上研究生,各方面的条件限制,练字都比较少了,基本属于吃老本。
直到毕业工作了,才又拾起久违的毛笔,并且开始认真地临帖。这时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书法资源更容易得到,眼界开阔了许多。网上也有很多书法老师讲课指导,我也报过一些,算是得到了一点专业指导。曾经规划过要投稿一次全国性的书法展,但至今未能遂愿。目前在的一个书法群,有很多牛人,也曾经得到过高手指点,只是高手指点的方法,却因为自己懒惰而没怎么执行。看群里好多人动不动说自己刚学书法半年,然后发的字都水平挺高,我就觉得我这么多年来肯定都没有在学。
经过了一些折磨和思考,慢慢地也想明白了自己在书法上的定位。自己毕竟需要工作生活,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专门研习书法技巧,天资也差点,所以还是作为一门业余爱好,不断地学,偶有所得,长年累月,有所进步即可。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发展,工作、学识、修为,这些书法以外的东西更重要,而且也必将助力于书法,正所谓功夫在字外吧。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对书法的感觉就放松了许多,在认真地临帖,也会看点理论,也博览众家,但却有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可以算是玩书法了。
终于回到标题了。那么,当我玩书法时,我在想些什么呢?
常有人说,写字时能够身心陶醉,忘掉一切俗事杂物。然而不得不承认,至少于我而言,书法也不是一直那么有效的,有的时候是沉醉不进去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常常会以各种形式占据大脑,这时是真没法静下心来写字的,此时,硬写也是瞎写,浪费笔墨,毫无快感,不如掷笔而去。
然而,也得很自豪地说,有很多时候,感觉笔墨都顺手,或巧运五指,或笔走龙蛇,恍然成篇,颇为自赏。最得意是写自己的小诗,最最得意是,信笔写出一两句,再一凑,成了一首颇可玩味的小诗,大有“口占一绝”的快感。
古往今来好些诗书画三绝的大家都会号称自己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别人眼里登峰造极的书法,在他自己看来只是诗画之外信手拈来,并不倚重。这是多么傲骄的事。有朝一日,能不能给自己也来一句“教书之外,诗第一,文第二,书第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