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教师成长也不例外。
K12教育,尤其是一对一,对于老师的要求很高,很多机构都在不断得建立与完善自己的培训体制。然而,教师成长没有所谓固定的“攻略”,对于入行的新老师,无不要在摸索中学习,在实战中磨练,才能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今日分享教师成长中的精进建议,与诸位老师共勉。
01
心理准备:先站住,再站高
初上讲台,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个讲台站住,让自己被学生所接受,先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专业打扎实,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再考虑如何提高知名度,增加自己的学员基数等等。
同时,做好被人批评指正的准备,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如果没有理清楚这个顺序的话,热情往往会被凉水浇灭,在初为人师的时候就会遭遇许多挫折,被这些挫折所打倒。
02
课堂教学:先仿照,再创造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仿照,仿照校区有经验的教师来上课。
对于新入行的老师,除了常规的讲课批课,最重要的便是听老老师讲课,然后先尽力去模仿。
在听课的时候,要抱有一颗谦虚的心,仔细地看,专心地听,用心地去思考,自己要仿照的这堂课的课堂结构是怎么样的,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怎么样等,然后自己慢慢地去仿照上课,留意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注意自己的课堂效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照之后,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了,教师就可以尝试着进行创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
03
课堂模式:别怕重复,为了更好得改进
这里说的“重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反复讲授”。年轻的老师往往对此非常反感认为自己的重复毫无意义。随着人类社会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教师这个岗位――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都在逐步变成巨大社会机械钟零碎的一环。为了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学生受到教育的需求,人类社会不得不将教育产品化工业化。由于高度专业化分工我们不得不长期大量且反复教授相同的知识。尽管我们(至少在口头少这样说)会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因材施教但是大比例枯燥而乏味的重复始终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断重复的上同一门课在令人心烦的同时,却一定是内容精进的前提,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自己能够更大程度的享受重复带来的好处,一个重要的操作经验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把所有要讲的内容写成尽可能详尽的提纲,甚至是逐字稿,并且保持一定频率的更新把自己认为讲的比上次好的方法和感受记录下来,将自己的进步有形化。
04
课堂反馈:在教学中自我反思
大家分享几个可能帮助我们获得良好课堂技巧的反馈方式:
1.课堂“录音”
用“录音”的方式,自己来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比如:
(1)居然在那么多不曾发现的地方停顿
(2)居然在这么多地方进行了逻辑跳跃
(3)居然废话这么多/这么多地方并不吸引人
发现了问题要把改进的地方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比如这个题目要删掉哪句话,那个地方下次不能口吃,这个题目要重复一遍主题曲……每次解决几个小问题久而久之自己讲的话就会越来越完善。
2.课后反馈
通过反馈总结来收集学生对我们的意见,并调整下一节课的内容
收集课后“反馈”指的是我们应该尝试去主动或者被动的征求学生和家长的建议。为了使反馈发挥最大功效,我们最好带着主动的情绪来收集并阅读他们的反馈,使用课后反馈表来主动获得反馈,或者通过班主任回访了解学生对于对于课堂的反馈,以便对以后的课堂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情况。
其实,另一条让学生被动反馈的方式是布置给学生一些课后任务作业这也能让他们回顾当天学到的知识找到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3.讲课批课
通过批课来获得其他老师的建议,无论这些老师是不是所谓的权威。
所为“批课”,其实就是教育机构中常见的一种集体教研的形式,往往有某一位老师进行其课堂片段的展示,而其他老师进行评论,显然为了促进双方的进步,这种评价应该以“批评”为主,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活动会被称为“批”课。
若没有批课这一环节,我们就很难有机会听到同行提出的意见,也就不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了。如果说(1)听录音是自己对课堂内容的反思,(2)看学生的反馈是让学生帮助自己精进自己的课堂,那么(3)参与批课的活动就是让同行来帮助自己进行课堂精进课堂。
05
成长心诀:先升值,再升职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对自己未来的完美规划,但现实往往与理想会有一定的差距。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在这一领域好好干,在培养好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应该有所追求,努力让自己升值。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进修,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书面成果让其他人借鉴。
教育系统开展的各种教学、科研、德育等方面评比活动要积极参加,努力让自己去获得一些称号,成为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