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收到的学情有几种方式:课前教师通过经验的预判;课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包括表情、回答等做出判断,以及课后学生作业的反馈。这些学情的收集是带有主观意识的,是不全面的,容易被误导,或者被一部分学生带节奏。当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到了最客观最全面的数据,我们对学情就有了全面客观的判断,那么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就能调整教学。
这一模块主要解说了一些关于利用数据进行教与学的案例。比如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收集学情数据,不急于给答案,如果学生错误率较高,教师适当讲解后重新选择。如果学生错误率不高,不妨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利用数据,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和任务,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和舒服的方式去学。再比如,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最客观全面的学情,重新调整教学步骤,设置对应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实际困惑。
我们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最客观的数据,给不同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材料或者进行相应的分组,做到因材施教。把收集数据的任务交给信息技术,教师只要把精力放在解决这些数据反应的问题上,做到有针对性。
信息技术时代,数据给了人们最客观地分析,当它引入教育,因材施教也就不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