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儿童诗歌教学侧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儿童诗,一首诗高洪波的《我想》,另一首是张继楼的儿童水墨画。《我想》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先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融进大自然的某一个事物上,并结合两者的特征对这个世界进行诗意的体验和探索。截取其中的一节,他说: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就是这样的一首小诗,释放者孩子爱奇思妙想的天性,将他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汇集起来,用我们的身体去探索去体验,在感受美的同时快乐充实自己。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告诉孩子们,现代儿童诗歌和古代诗歌最大的区别就是自由,格律、押韵、修辞、字数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整体形式大致一致,写出美的意境和诗意的感觉就好。在我们充分朗读诗歌,了解到诗歌的主题和韵势之后,我们选择其中一节为范例进行赏析。“眼睛”使我们身体器官的一部分,“风筝”的特点是可以飞向高空,高空中有白云、月亮、太阳、星空。”“眼睛”可以看、可以瞧、可以望、也可以凝视或者游走。这就是这首诗歌创作的思路脉络,那我么可以撷取大自然间很美妙的事物,蓝天、大海、明月、清风、白雪、绿草、大地……我们还可以选择我们身体器官的其他部分:手指,嘴唇、耳朵、鼻子……把它们再结合起来,根据特点去认识感受大自然间的那些美丽和神奇。不要怕太离谱不要怕太夸张,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让它们飞得越远越好。
接下来就是为期6分钟的自我创作时间,孩子们异常兴奋,忍不住提前交流,于是我也忍不住轻声提醒:“创作诗歌是一个很圣神的事情,宁神静气更有助于你创作出更有含量的作品,分享环节我们待创作后继续……”很快教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沙沙的笔声和或闭目冥思或低头涂写或陷入沉思的各色模样。
创作结束以后,孩子们更兴奋了,每一个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得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作品。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就站起来,老师会扩音器送到你跟前,用你最响亮的声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
我想
屈嘉昱
我想把我的童年
变成一缕清风,
吹到梦想的地方,
满怀着我的希望,
吹啊——吹
吹走童年的忧虑。
我想把我的双臂,
安在小鸟的翅膀上,
怀着一缕阳光,
飞到遥远的地方。
洒啊——洒
洒下和平的希望。
我想
贾子涵
我想把我的耳朵,
放到小溪里,
听溪水叮咚的流动,
流啊——流
流出悦耳的歌声。
我想
徐丹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里,
变成小草,
变成小花,
长啊——长
为春天增添一份绿色,
为世界吐露一缕芬芳。
我想
吴雨佳
我想把嘴巴,
安在苹果树上,
感受阳光多柔软,
感受微风的阵阵清凉,
等到苹果成熟了,
咬啊——咬
啊呜一口,
酸甜的苹果变成了我肚中的佳肴。
我想
程文聪
我想把自己安在雪花上,
带着孩子们的欢乐,
飘啊——飘,
飘出孩子们,
万声欢唱.
我想
程一峰
我想把鼻子安在花朵上,
闻着阵阵的花香,
嗅着泥土的芬芳,
长啊——长
长成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
我想把身子安在蒲公英上,
变成蒲公英的孩子,
随着风飘荡,
飘啊——飘
飘到我梦想的地方
读着孩子们的诗歌百感交集,孩子们的想象力远比我们成年人能想到的更奇妙,给他们一个翅膀,他们注定能飞到我们想象不到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