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怕阅读了《学生可以这样教育》第十章的第六节和第七节。
第六节——教育正学风,管理出成绩。良好的学风和成绩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和管理。班级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在班级建设良好的学风。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班主任要在班级里倡导关于学习的主流价值观和荣辱观,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光荣的,要创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学习型班集体。同时,与主流价值观和荣辱观相对应的是班级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必须要把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放在首位。
第二,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基本学习环节的落实。不管教学手段如何创新,学习的基本要素和环节是不变的。即: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反映在成绩上。因此,提升成绩的工作就分解在这四个环节中。在这部分内容中,陈老师分享了一个“作业管理”的案例,非常有智慧,且实用。另外,还有一个“学习记录本”的案例,可操作性也是非常强的,值得一线教师借鉴。
第七节——打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创建学习型班集体。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班主任除了加强教育和管理,开展深入持久的励志教育外,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益的学习合作活动。例如,师徒结对活动。陈老师认为,师徒结对活动重在落实。只要做到以下八点,定有效果!1.结对是基于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不能强迫。结对需要双向选择。2.一个导师不能带很多学生,否则难以保证效果。3.明确辅导内容。一般包括三种:全科,某几科,单科。4.明确阶段性奋斗目标。可以是总分排名进步多少,或者单科成绩提升幅度。5.制定具体的帮助计划。要求每一位导师对自己的帮助对象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帮助方案,并交给班主任备案。6.注重过程管理。导师和学员定期利用书面、口头等方式向班主任汇报近期帮教情况,班主任要及时关注。7.制定相关的评价、激励机制。班级可设置推进奖、优秀师徒奖等奖项。8.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配套。例如,教师的参与,座位的编排,必要的时间、空间,等等。在这部分内容中,陈老师分享了一个名为“ ‘合作——超越’ ”的案例,旨在建立学困生帮助体系。该案例内容全面,方法具体,可操作性极强,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师徒结对”案例。
忽然意识到,我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合上它的时候,我真的有点不舍。因为,像这样的好书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转念一想,“不舍”是大可不必的。我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或者枕头边,每天闲暇之余反思一天的工作时就可以翻一翻了。
幸好遇见你,陈宇老师。你说,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我说,学生就应该这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