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离开越国的范蠡后来怎样了?
范蠡帮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吞吴后,《史记》中记载,范蠡浮海出齐,变更姓名,在海滨耕种,苦身戮力,父子治产,从不名一文,到致产数千万,成了大地主。齐国国王听说了,觉得这个人很有本事,派人请他做宰相(闻其贤,以为相)。但是范蠡散尽家财,再次选择逃亡。
这次来到了“陶”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天下的中心,适合做生意,于是很快,范蠡再次富裕起来,被称为陶地的朱先生(陶朱公)。
陶朱公生了3个儿子,一次,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了起来。陶朱公知道在楚国出千金就能保命,就打算派小儿子拿了钱去楚国跑一趟。但是他的大儿子倔脾气上来了,说这种事父亲应该派我这个大儿子去办,怎么能不相信我,而让小弟弟去呢?是不是嫌我没用啊?
陶朱公说你不合适,救不回你二弟。
但是大儿子寻死觅活就是不依。陶朱公的老婆(不知是不是西施)也劝他说:“就让老大去吧,否则老二没救回来,老大反而自杀死了。”
陶朱公无奈,只好让大儿子去,并且嘱咐他:“你去楚国找个叫庄生的,把钱给他就行了,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了。”大儿子见父亲最终还是看重自己,很高兴地载了金子往楚国去了。
到了楚国,见到了庄生,大儿子就把黄金给了庄生。庄生告诉他:“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庄生这个人在楚国以清廉著称,楚国的王公贵族都尊他为师。他收了陶朱公的钱,却让家人收好,准备等事情结束后再原封不动地还给陶朱公。庄生非但没有动用陶朱公的钱,反而贴了不少自己的积蓄帮陶朱公奔走。
最后,庄生去忽悠楚王说天象示警,楚国有灾祸要发生。“楚王果然中计,急问可有破解之法?庄生就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只要施以仁政大赦天下就行。楚王马上应允:”OK!No Problem!”
陶朱公的大儿子听说了这个内幕消息,心中合计道:“楚王要大赦了,那我的兄弟不是就能无罪释放了吗?哎呦喂,这样的话,我们家送给庄生的千金不是白送了吗?这可是我和父亲当年一分一厘辛辛苦苦攒起来的啊!不行,我得去找庄生把钱拿回来。”
于是大儿子就去找庄生了,直截了当地提出收回千金的话,庄生有点惊讶,没想到这小子这么直接,于是指了指内室说:“钱就在房间里,你自己去拿就是。”
于是大儿子径自取了钱走了,心中暗暗庆幸,觉得自己干了件漂亮的差事。
可是,庄生开始生闷气了,觉得自己被这个小子羞辱了一番,虽然我老头子本来就没打算拿你们家的钱,事成之后还会如数奉还,可是你却自己来拿走了,这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要是这小子回去后乱说一气,岂不是坏了我的一世英名!大家还以为我贪图他们家的财富才帮忙忽悠了楚王。我在楚国还怎么混啊?
庄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马上入宫见楚王,说:“今天臣外出,听说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我国杀了人,按律当斩。他们家自恃钱多,出了很多钱来贿赂我国的官吏,如今要是大王特赦了他,很多人会说您不是因为体恤民情而大赦天下,反而怀疑您也收了陶朱公的贿赂呢!”楚王一听,勃然大怒:“奶奶的这帮奸商,自以为有几个臭钱就敢来楚国为所欲为!来呀,先杀了那个龟儿子,再大赦天下!”
于是,陶朱公的二儿子就在大赦的前一天被砍了头。
当大儿子将老二的尸首运回陶地的时候,大家都很悲痛,只有陶朱公惨然一笑说:“这样的结果我早料到了。当初我之所以派老三去而不是派老大去,不是因为我喜欢老三,或者觉得老大没能力,其实是因为老大跟着我一起打拼挣下这份家业,同甘共苦,他知道创业的艰辛,所以很珍视每一分来之不易的钱,而老三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已经富有了,他是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知道钱财的艰难。此次去楚国救老二,如果是老三去,他花了钱根本就不心疼,反而能救出老二。老大走的时候,我特意嘱咐他给了钱就不要再管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啊!哎,老大当时要自杀,我就知道我早晚是失去一个儿子的啊!”
范蠡不愧是古今第一智者,不在于有多聪明,而在于对人性的洞察![赞]
司马迁在《史记》中最后写道:“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这就是范蠡离开了越国后最后的下落。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文章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