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习惯养成和师友夹持
21天习惯养成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我建议先把总结每日的学习作为第1个21天的内容。后面再补充其他的内容。(我的计划是1847天,约为88个21天周期,具体周期请根据自己情况安排)
发群里的目的是为了和长期相处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进步,参考曾国藩的师友夹持促成功。如果介意隐私的话可以把关键词人名等用英文字母代替。
名词解释:
师友夹持的圈子
1.师友:
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有人堪为我师,有人堪为我友。
2.师友夹持:
所谓"师友夹持",因个人能力、意识、志向、性格、毅力等等缺陷,可能无法站立,但前有良师,后有诤友,想偷懒、想不进步,会有"师友夹持"你,迫你站立、迫你立志、迫你建立,所谓被逼成功是也!
有老师在面前教你,有朋友在旁边相辅助,叫做师友夹持,像用一个夹板一样把你给夹起来,你跑也跑不掉,荀子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这两句话就是曾国藩对"师友夹持"的解读。
此说最早见于曾国藩的家书中,当时曾国藩在北京城外住,他的朋友吴竹如劝他搬进城去住,因为曾国藩欲研习理学,加强自我修身,在城内有良师如镜海先生,有益友如倭艮峰先生、窦兰泉等,可以多多加强交流。"吴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为什么往往优秀的人总是会集中在某一处、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而不是分散在各地一个一个零散的出现呢?
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处在一个师友夹持的圈子中,相互影响、相互激发,今天有人偷懒但看有旁边有人还在努力于是又坚持一把,明天有人想懈怠又有人来影响他一下。世界上能够坚持一个方向、坚持一件事做下来的人绝无仅有,所谓的"圣人"曾国藩做事情也一样经常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并没有立个目标之后就一条直线走过去。
而正是曾国藩有意为自己建立的"师友夹持的圈子",才帮助他、同时也帮助了他这个圈子里所在的很多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圈子:
不是有一群人在那里举办活动,你天天去跟他们在一起就是圈子;
形成圈子要有真正的相互交流、了解、沟通、促进和影响;
圈子里的人要有深厚的交情,而不是泛泛之交、点头之交;
不仅要你能在里面找到良师益友,同时你本身也是别人的良师益友。
这,才是圈子。
PS:以上方法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上,非我原创。如果愿意接受欢迎尝试,度过一开始的不适后习惯会成为自然。
END.
大家好,我是阮建清,目前开展五年的师友夹持中,请给予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