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发现自己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却觉得收获不多。最近五个月我在得到APP连续学习153天,听书76本,累计学习时间223分钟,两个月的时间也读了了十几本书,每天早餐前保证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这半年的学习,每天有学习充实感,但是总感觉学习的效果不尽理想,学过的知识遗忘了大部分,而且总有一种学习焦虑感,希望尽快的把一本书看完。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碎片化,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习武者体内的几道真气无法平衡。面对目前的困境,我自己的心中有了一个疑问:“如何正确的学习?”通过最近阅读几本关于学习的书籍,我隐约找到了答案——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一步: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
一般人的学习步骤大概遵循以下流程: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回顾总结,能够做到以上几个步骤的学习者已经算比较优秀了。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始终在被动吸收,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解决心中疑惑才是最大的学习动机。人类之所以能够持续进步,在于人类不断解决现实世界的难题,不断向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学以致用”就是要让我们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得以解决。
二、以问题做向导进行学习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寻找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对信息进行过滤,摒弃无关信息,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过程。
第二步:找到知识源头,解码知识。
互联网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掌握在海量的知识中寻找知识源头的本领,这个知识源头必须足够的可信和高质量,同时要控制知识源头的数量,避免浪费自己过多的注意力。古典老师把知识源头分为四类: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报告、学术期刊 。
行业大牛的最新思考和谈话,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知识含金量较高,忠实转述,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名校教科书、慕课、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报告;颠覆认知关于底层逻辑的高质量书籍:《穷查理宝典》、《国富论》等。
三手知识是以经过提炼普通人易懂的畅销书。
我们要把精力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获取更高质量、可信的知识源头。
解码知识的基本原则:
一、利用二八原理,把80%的精力聚焦到20%的重要问题。任何一本书或一项技能都有重点,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花费到每一页上才是真正的效率低下,我们应该把慢功夫聚焦在核心知识上。比如在读《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核心知识就是跨学科学习、能力圈、价值投资等,我们应该把80%的精力放在这些核心概念上。
二、对核心知识进行深度解构,通过不断地提问进行思考。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那些相关知识?
2、我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我可以简单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那些未知的东西,需要我进行长期的探索,并对未来产生价值?
例如:复利F=P*(1+i)^n
在我原有的认知中,我只是把复利公式作为一个数学工具,只有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有用处, 在生活中去应用复利知识就要理解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影响复利效果的两个因素-利率和执行次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复利效应时: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反过来加强A”这样的事情;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最后,我们要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像现在我们007的每一个人,通过不断地写作提升自我价值,加速成长,每天的进步都会反映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重复写作这件事情(最大化n,直到达到临界值),同时把每次写作的进步投入到下次的作品之中,不断地实现复利效应。
第三步:提取知识晶体,建构知识体系。
自然界中碳原子因为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可见结构形式的不同会对事物产生本质的影响。
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的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实物的相互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的关系。
通过对知识的结构化重组,萃取知识晶体,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