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代,烽烟四起,英雄辈出。杰出的历史人物被讴歌、赞颂、受众人膜拜,《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英雄史诗、英雄赞歌。但是,有数不清的无名人物,他们用血肉之躯托起英雄,自己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悬疑作家何慕的系列小说“三国谍影”匠心独具,从大历史的根部挖掘出小历史,并放大呈现给读者观看。尽管我们都知道魏蜀吴的最后结局,但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部小说,因为它不是重述大历史,而是着眼于历史所忽略的细微处。
何慕多年醉心于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考证分析,“三国谍影”系列是他的心血之作。小说讲述三国的情报战,填补了历史小说中缺席的、但却不可忽视的情节。既然魏蜀吴都有势必一统中原的决心,那么一定会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如联盟、背叛、混战,在其他两国暗插各色间谍也必不可少。“进奏曹”、“军议司”、“解烦营”则分别属于小说中曹魏、蜀汉、孙吴设置的情报机构。
小说围绕“寒蝉”展开叙述。“寒蝉”是一个延续近千年的神秘组织,不属于任何一国,也不支持任何一国,但却影响三个国家的战况。这让人不由想起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迄今为止掌管全球经济命脉近两百年,影响欧美政治动向,可以说,这个家族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前进轨迹。如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寒蝉”并不想取代哪一国君主,或帮助谁一平天下,它“从不走上前台,从不主导一项长远的计划,只是在合适的时候推波助澜,让天下大势向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倾斜”。“寒蝉”贯穿整部小说,但从来没有正式露脸,增加了叙述的谜样色彩。
小说的第二部《雾锁荆州》,延续第一部的情节脉络,讲述“进奏曹”前都尉贾逸,错估形势,陷入生死困境,被“寒蝉”营救后,成为蜀汉“军议司”校尉。这固然是一部精彩的悬疑小说,迷中有迷、案中有案,不读到最后,读者都猜不出真相。但更吸引我的是人性和人心的描述和探讨。
英雄人物可以扬名于世,留名青史。他们苦练武艺,热血沸腾地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在战争的激烈氛围中,容不得过多思考、犹豫,上场杀敌就是唯一使命。
然而,间谍却只能隐姓埋名,甚至被污名,受屈辱,更让人不甘的,是遭到后世责骂。他们只能凭借周密思考、小心行事,才得安然于世,走错一步就是死路。尽管如此,他们却愿意奉献自己,从这一点来看,间谍比英雄人物更英雄。但是,他们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将士们战场杀敌是由一股热血支撑着,间谍又是由什么支撑着他们进行下去呢?小说有几处讨论这个问题。如,杨修问西蜀的关俊,为什么要在敌营潜伏。关俊回答:“(西蜀)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些不要命的疯子,才能以弱胜强……(在西蜀)我们升斗小民,死得也有价值,也有尊严。就算我这种低阶的间谍,死后也会全家免除徭役,发放抚恤,荣登乡间英烈祠,受邻里尊崇。”大为国家,小为家族,死得其所。关俊生在蜀国是幸运的,有一个爱民的君主。
如果是曹魏派出的间谍呢?曹操是众所周知的盗国者,曹魏的间谍可以甘心赴死吗?小说没有深论这个问题,有点遗憾,但却探讨了人心的另一个方面。主人公贾逸,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身为汉室旧臣,是正直的君子,后来却发现他不择手段大肆敛财,尽管这些钱财都贡献给汉帝,他没有动过分毫,但却不能掩饰他为了搜集钱粮对数十家世族大户构陷罪名、抄家流放的事实。他在家是位好父亲,在外行事却心狠手辣。但事实上,不能简单地用二元对立去判断一个人的品行。贾逸的父亲是汉帝的忠贞臣子,不甘被曹操盗国,恢复汉室是他的最终理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拥有理想和理念。没有理念,人便如同断线纸鸢般随风飘远。
最后以关羽对儿子关兴说的话作为结尾:“男子汉大丈夫,行事要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心。只要你坚守忠义,就算千夫所指,也会在千秋万世之后,成为百姓心上的一盏明灯。”这里的忠义,指的是正德、正心,放到现代语境中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