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昨天刚刚分析过的纳兰性德的《木兰花》,大家会不会觉得像一首七律?这首词由八个七言句构成,和七律相同。不同的是,七律是八个句子连贯而下构成一个整体,而《木兰花》词是分为上下两片,这是其一。其二:七律的韵脚必须都是平声,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三、五、七句不押韵;《木兰花》是每一片的一、三、四句押韵,且韵脚是仄声。这回明白《木兰花》和七律的区别了吧,以后就不会弄混了。
词,最开始称为曲子词,唐朝时就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那时候的人举办宴会常会有歌女演唱助兴,曲子词就是歌女们演唱的歌词,后来慢慢演化简称为“词”。词是为曲子填写的内容,所以就得与曲子的节奏相配合,因此词的形式就不能像诗那样整齐,大部分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又称为“长短句”。词最开始诞生的时候是为了在酒宴上给歌女演唱的,基本上都与歌女、相思、哀怨、爱恋等有关,与诗的内容相比很狭窄,因此文人又称词为“小词”。这个局面直到苏轼才被打破,苏轼以他极高的天分,大大拓宽了词的内容,抬高了词在文学上的地位,词这才得以和诗并成为“诗词”。
不同的曲子因为节奏的不同,对填词的要求就不同。比如这首《木兰花》就要求八个七言句,分两片,每一片的一、二、四句押仄韵。其它的曲子在句子、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都各自的要求。这样,每一首曲子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格式的名称就是“词牌”,据说“词牌”总共有一千多个。
有趣的是,有些词牌不仅仅只有一个名称。比如《木兰花》又名《玉楼春》,它们是同一个词牌的不同名称。这样的词牌有不少,比如《如梦令》最开始的名称是《忆仙姿》。后唐庄宗李存勖写了一首《忆仙姿》,有这样的句子: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于是,《忆仙姿》又名《如梦令》,而开始的名称《忆仙姿》知道的人却不多了。再如《念奴娇》,因为这个词牌有一百个字,因此又名《百字令》。苏轼有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太有名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首词的开头是“大江东去”,末尾三个字是“酹江月”,内容与赤壁之战有关,因此《念奴娇》又有了《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谣》等名称。
早期的词牌也与内容有关联,某一个词牌基本上都是某一方面的内容,后来经过演变,词牌与内容的相关性就越来越低了。词牌的好处是,如果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一首词的话,先不说内容如何,首先就具有了形式美,词的音乐性比较强,比如之前分析过的蒋捷的《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