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
非凡精读馆上新了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教授的新书《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因为是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我迫不及待的利用做家务的时间,一边干活一边观看视频。
老师说话的语速很快,除了偶尔看屏幕的字幕,我还特意看了导图和文稿,总结出来最核心的三个点。
一、优势累积教育法
1传统纠错教育带来的影响
我想很多80后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不管是上学还是生活中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亲戚朋友就会当着父母的面表扬我们,我们内心是特别期待特别高兴的。但每当这个时候,父母担心我们会骄傲,所以经常会否定我们取得的一些进步,让我们很“难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我们的成长却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就这样被一点一点打击掉。
另外,就是父母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以后,假设不去制止他,他就一定会犯另外一个更大的错误,即多米诺骨牌逻辑。比如说,孩子小学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考不上好的高中,甚至上不了大学。那以后也找不到好的工作,人生从此就完了。这是在很多父母的口中听到的逻辑。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建议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2优势累积教育法
优势累积教育法旨在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一切行为需要密切关注,而不是什么都不管;但是要谨慎出手,不要一遇到问题就立马去干涉;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把问题变成技能,引领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强化正面标签
孩子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
孩子的每一个优点,发挥在不同场合里,可能会变成缺点;每一个缺点,发挥在另外一个场合里,很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真正地要欣赏孩子,就是要改变对孩子优缺点的看法,欣赏才能创造奇迹。
正面标签法——对孩子可复制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
第一,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第二,这个行为是可复制的,它不是偶然性的。
第三,这个行为是正确的,然后我们才对他进行
肯定。
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我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他进行表扬,孩子的表现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二、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父母不同的陪伴方式。
0-3岁,父母更多的是要跟随孩子,因为很多道理跟他是讲不通的。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多关注他。
4-6岁,孩子开始对情绪有认知,语言不也有一定的能力。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语言,身体力行来跟孩子交流这些感受,以及规范他的行为。这个时间段,父母通过游戏的互动,以及通过游戏力去提升孩子的能力,这个阶段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对于学习的建议,“玩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7-12岁,陪伴。孩子这个阶段会犯很多错误,我
们需要做的就是放手和鼓励。孩子每犯一个错误,也是他的自我变得更强大的过程,孩子成长就是个试错的过程。
13-18岁,用启发式提问的基础,引导孩子去思考。家长不一定要给出答案,但是让孩子不断去试错,自己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多问问看,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办法?你希望我怎么做?
三、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1孩子80%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2问题变为技能,把“不要”做什么,变成“要”做什么才能解决问题。
3游戏化教育,把“你应该”,变成“我愿意”。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孩子是成长和幸福的主角,我们需要做就是,引导孩子把每个问题都变成成长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