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一年一度的校招又将拉开序幕。作为一个尚未正式接触过职场的应届大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求职之旅,你是不是感到迷茫与担忧?是不是有一堆的问题和想法得不到答案?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针对大学生在校招求职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我这里做了一个梳理和解答:
(1)先就业再择业?
这是不是你在学校听见老师关于求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另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选择一个更贴近你目标岗位的工作比随便找一份工作更难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老师还让你先就业再择业呢?很简单,因为就业率是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业绩指标。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3-5年能走得多快、走得多远,因为它决定了你职场起点的高度,它带给你的,是你进入职场之后的眼界、格局以及未来能获取的资源度和你未来的发展空间。
关于择业,一定要手上拿了offer以后再去挑战自己的上限,手上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不要怕违约,即便是有违约金,它跟你更心仪的工作相比,只是小钱,这一点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违约而一直拒offer,这样的择业会让你特别的壮烈。
(2)海投:广撒网多捞鱼?
从概率学上来讲,好像是投得越多,拿到offer的概率越大,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首先是要求匹配度问题。每家公司、每个岗位对于候选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份简历毫无针对性地投递,基本会是石沉大海。针对不同目标岗位的要求,在简历当中针对性地突出自己与之匹配的亮点,才能真正提高自己获得面试机会和offer的概率。
其次,是需求匹配度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海投肯定可以得到面试机会,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同学去选择海投。问题是获得的面试机会中,有多少恰好是你心仪的和适合你的?很少,基本就像中奖。但你因此而付出的面试准备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会减少,这些时间和精力,你本可以用来寻找你的目标岗位。
第三,海投岗位过多,会造成你对自己究竟投过哪些岗位毫无印象,更有可能因此而错过真正心仪和适合的offer。想象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HR:你好,我是XX公司的HR,有收到你投递我们XX职位的简历,想先跟你做一个初步沟通。
你:不好意思,什么公司?我有投过吗?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呀?
HR:嗯…,我们确实收到了你的简历,不是你投递的吗?
你:哦哦…,那应该是我投递的。
……
(3)薪酬至上?
初入职场,薪资固然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绝不能认职唯薪。第一份工作,更大的平台、更优秀的同事、更重量级的项目、更优质的资源,能带给你的是更大的赚钱的潜力,它远比眼前的八百两千块钱重要。
很多大公司,由于自身拥有足够的品牌号召力和人才竞争优势,同样的岗位开价往往不会是第一梯队的;很多初创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开价往往也能达到规模公司的水平。在做offer取舍时,关于成长发展和即时薪酬,你需要有一个判断和权衡。
(4)怎么判断公司是否靠谱?
第一,看公司成立时间。市场是最好的评价机构,一个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基本不会太不靠谱。可能的情况下,不太建议第一份工作去选择初创公司,风险太大。
第二,查询公司相关信息和评价。关于公司信息部分,推荐两个渠道:启信宝和天眼查。上面关于公司的信息涵盖了股东高管、关联关系、企业概况、经营信息、公司风险、司法涉诉、历史信息等,非常详尽。
关于公司评价部分,来源渠道有很多:看准网、知乎、论坛、贴吧等等;上面有很多前员工和在职员工,可以告诉你很多你关心的公司内幕。但是这些评价需要辩证地看,一来没有一个公司是完美的,二来个人评价可能会比较片面和主观。
第三,注意观察。面试时注意观察前台、HR、面试官的专业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职业化程度。注意观察在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及面部表情,它能直接反映你入职后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氛围。注意观察公司的办公环境,比如厕所;如果厕所干净整洁,马桶旁有清洁液,洗手台有洗手液,纸巾、烘手机、空气芳香剂一应俱全,那这大概率是家正规公司且福利不会太差。当然,如果是公共厕所,则另当别论。
第四,不交五险一金的公司,能不去就不去。
(5)怎么判断岗位是不是坑?
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试过才知道;同样,岗位是好是坏,只有做过才能客观评判。作为大学生,你可以向家人、亲戚、朋友、学长学姐等做过这个岗位或者正在做这个岗位的前辈取经。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别人眼中的坑,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挑战;别人口中的好,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适应。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岗位有它的优点就必然就有它的缺点,工作简单清闲往往意味着岗位可替代性强,岗位薪资高往往背后需要长时间加班。岗位是好是坏,需要你结合自身情况来看,你喜欢的、适合你的,就是好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