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这本书中我无数次的提到人、人类、猿人这些概念。但在进化史上,哪些物种可以被定义为人?教科书里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吗?这都是需要说明白的问题。
生物的进化不像一座高塔,而更像一棵灌木。在主干上有分支,分支上又会生出很多分支,而我们现在的人类,就是无数分支的一个。虽然根据体貌特征还可以把现代人再分为黑人和白人等,但通过基因分析,我们惊人地发现,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几十万年前几乎都源于同一祖先。在我们这个祖先出现时,地球上已经有了其他人种,他们曾经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给自己这一支人起了个学名叫做智人(Homo sapiens)。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学分类,我们被分类到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猴、猿、人是近亲,都被划归到灵长目。在恐龙大灭亡的日子里,灵长目的祖先却顽强的活了下来。这种大眼睛的动物当时只有老鼠那么大,因为爬树,他们有了可以紧握的“双手”;因为群居,有了复杂的情感;又因为双手和社交发展了智慧。到了五千万年前,原始狐猴体形开始变大,进化产生了猴类。
猴和猿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尾巴。据说为什么猿没有尾巴这个问题甚至困扰过达尔文,目前的研究推测:在1500万到1700万年前的某个时刻,猴群中生下了一只突变了HOX 基因的“猴子”,它与众不同,没有尾巴。这种突变其实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就像我们也有些人生出过六个手指的小孩一样。而进化的关键在于这只消失了尾巴的“猴子”,不但没有影响生活能力、反而获得了更强的生存优势,它藏匿起来更方面,在地面行走更灵活。强大的优势使他做了猴王,于是他又生下了一大堆没有尾巴的孩子,慢慢的他的家族成为了一个物种。那只没有尾巴的小猴子就是我们人科和长臂猿科的共同祖先。其实没尾巴这种事,不仅发生在猿类身上,其他动物也有。比如在英国马恩岛产的一种猫(Manx),奇特之处就是完全没有尾巴,而是在普通猫长尾巴的位置有一个凹痕。英国人还为此编了一个传说:大洪水时代,马恩岛猫最后一个搭上诺亚方舟,尾巴被门夹断,成为了无尾猫。虽然没尾巴,但马恩岛猫体格健壮,较为长寿,且非常聪颖,是知名的宠物猫品种。
在还没有进化到智人的时候,这些没尾巴的猿类已经可以在森林中称王称霸了。他们群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几乎可以正面战胜任何大型动物。大多猿类是杂食动物,既可以像长颈鹿那样采摘树上的果子,也可以像狮子一样吃羚羊。另外,复杂的生活反过来又刺激了大脑的进化。甚至有科学家在非洲塞内加尔研究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会使用树枝制作矛,捕猎丛猴。
刚才说的猿,其实指的是生物学分类中的人科和长臂猿科。而人科不光有现在的人类,还包括几乎所有猩猩和已经灭绝的其他人类近亲。我认为,人类(人属)从猩猩中胜出,并非直立行走,也并非使用工具,而是因为火。
大多数动物都怕火,森林中的大火不仅烧死了很多动植物,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生存环境变化,让一些动物无家可归。在这种可怕的环境危机下,有一些聪明的猩猩却可以大胆地在火堆里寻找烧熟的食物。天冷时,他们发现有火的地方很温暖。直到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竟然学会了保留火种。这些爱玩火的猩猩就是后来的猿人。
在中国云南的元谋县、非洲肯尼亚的切苏瓦尼亚地区都发现了100多万年前人类用火的遗迹。北京周口店猿人的用火遗迹也有50多万年的历史。
对火的使用,比制作石器还要困难。除火的本性很难被人们掌握外,还在于火的本身对人类有很大的危险性和威胁性。从恐惧火到认识火,再到控制火、使用火,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保留火种是最关键的一步。中国有个成语叫“薪火相传”,语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种又传于后薪,这样,火种就传续不绝了。甚至到近代,虽然人类已掌握各种人工取火方法,世界很多地方仍然把保护火种当作神圣的任务。比如近代非洲的俾[bǐ]格米人,南美洲的火地人,印度洋上安达曼人,常年保留篝火,不断地往火堆里投入木柴,使其继续燃烧,保持火种不灭。20世纪50年代,居住在中国西南偏远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一般常年在家烧着火,由老人们看护,不断加柴使其不熄。有的在下地劳动或外出打猎时,都带着火种。
用火,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然界的树木,对猿人而言,不仅可以提供食用,可以制作武器,还可以通过燃烧获取热量和光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和电,其实可以认为是对火的使用的升级,人类可以把燃烧产生出的热能转化为强大的机械动力。再比如,20世纪初人们发现原子在发生裂变或聚变过程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能。它像猩猩们早期认识的火一样危险,甚至一不小心可以毁灭人类文明,但一但掌握它规律,人类就可以控制和使用它。现在我们正沿着这条路,继续发现和学习使用宇宙中可能利用的能源。
用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的话来说,“这个强大的物质力量——火,使形成中的人类逐渐确定了‘人性’,创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