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同说,孤独不是失败,而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
曾经我认为,我的孤独,不只是失败,简直是可耻。可耻到,我总想把这份孤独藏起来,不被发现。
性格内向,不擅交流,单纯至傻。不懂八面玲珑,更不会口蜜腹剑。无论在哪,都是最文静的人。不是不想说话,是根本不知道说什么。。
不喜欢某些聚餐活动,却为了合群,勉强自己参加。在餐桌上,除了静静的吃菜,或跟好友聊天,真的什么都不想做。可总是有不停的敬酒,每次轮到自己,都很紧张。“天呀,我该做什么,我该说什么......"事后,又总因自己表现不佳,懊悔自责。
某些朋友,明明不想见,可对方一约,甚至自己为了礼貌,竟主动邀约对方。见了面,并没有太多话说,却费劲的找话题,让彼此都不会尴尬。这样的友谊,明明维持的很吃力,自己心很累,却不能大胆的放手。
自己做了好事,不被看见或故意被忽略。自己吃了亏,别人也不觉得占了你的便宜。不喜欢某个人,却为了所谓的友好,让自己去喜欢。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当时真的觉得很可耻。常常怨自己批评自己,怎么这么笨,并为此焦虑不安。
我问自己,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让自己这么别扭,这么难受?
渐渐明白,原来我一直想要融入别人,想要变得和别人一样。自己内向,看到另一个更内向的人,于是不再忐忑。自己不会说话,看到其他同样的人,仿佛归并了同类项。
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费力的配合别人,好像真的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于是觉得很安全。
真的会安全吗?
为了这份安全,压抑自己,委屈自己,强迫自己,真的值得吗?
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使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为什么要隐藏真实的自我?为什么要以自己为耻?
既然注定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就勇敢的承认,勇敢的做自己。无需介怀别人的评价,也不用费尽心力却一无所获。把精力投入到值得爱的人身上,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
是的,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以为这孤独是一片废墟。我曾想努力的改建它,让它成为别人眼中的花园。现在我明白,即使它在别人眼中一无是处,也是我心中的花园。我不再憎恨它,我已与它达成和解,体谅它,呵护它,它必将给予我无限的生命力量。
你的孤独,并不可耻。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