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我们为什么喜欢同别人比较?
你猜,获得银牌的选手和铜牌选手,谁会觉得更快乐?
按我们正常的思维,成绩好,当然会更快乐。
康奈尔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结论是,在现实生活中,铜牌选手比银牌选手更快乐。
原因是,人会用反事实思维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人会采用与现实相反的可能性进行推理想象,重新建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银牌选手会想,如果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拿到金牌,只差一点,太痛苦了。
而铜牌选手会想,差一点儿就是第四名,得不到奖牌,只差一点,太幸福了。
傅园慧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得到100米仰泳铜牌后非常开心:“啊?第三啊?并列第三啊?那我对自己很满意的。”
而她在2017年游泳世锦赛上以0.01秒的微弱差距惜败,摘得50米仰泳银牌后,她哭着接受采访,颁奖仪式中仍在落泪:“表面上看这个结果还可以,但在我看来,这是个心碎的结果”。
一个人的成就如何,金钱多少,实际与幸福没有完全的正比关系。
人往往会去作比较。
如果你年终奖发了5万,你可能会特别开心。
而当你得知你同事拿了10万,你的开心情绪立马就消失了,心里可能涌起的是,他凭什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
大意是,每个人都有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冲动,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我们会去和别人比较,在比较中找寻意义。
而这比较存在三个问题。
一,这种比较不准确。
你觉得别人开心快乐,其实别人未必是你眼中的优胜者,他也有自己的烦心难过事。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眼中的顾佳当然是人生赢家,可顾佳也发愁,要还房贷,要考虑如何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顾佳眼中的王太太也是人生赢家,可王太太也发愁,孩子不理解他,在太太圈排不到C位。
二,比较时会非理性。只看到别人有的,而忘记自己拥有的。
比如,你愿意和李嘉诚交换人生吗?
如果回答愿意,请先想想,李嘉诚已经92岁啦,你是否真的愿意?
三,比较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不管你过得多好,一旦发现有人过得比你更好,“相对贫穷”的感觉总是会打击到你。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租房,会羡慕顾佳的大平层,顾佳又对王太太的顶层复式赞叹不已,而王太太在太太圈也排不到C位。
但如果这个链条反过来,大家都会快乐得多。
王太太房大过顾佳的房,顾佳的房好过王漫妮租房,王漫妮住得起好地段的房,而多少人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室。
向下比较,看看自己已有的,或许我们会快乐许多。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呢?
一、调整比较的方向。
我们尽量不在自己劣势的方面,与他人比较。
我们尽量向下比较,找到成就感。
如果非常要向上比较,目的可以换成,向上比较,以便找到前进的动力。
二、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
还记得上面李嘉诚的例子吗?
他有金钱,有地位,但是没了青春,没有强健的体魄。
如果我们在比较中,除去财富,再加上,和谐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爱的感受,总是看到自己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我们会比现在快乐许多。
三、做小池大鱼。
我们常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如果在一线城市,你表现平平,那就考虑回到二三线城市,说不定会有新的一番天地。
你快乐吗?
你会经常与别人比较而产生不快乐的情绪吗?
你是如何调整这种不快乐情绪的呢?
我是千洛,读书,写字,享受人生,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