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都会有一个所谓的“叛逆期”,大人眼里看来,是在争夺权利。
想起小时候,和表弟玩纸牌快算游戏,父亲在一旁观战。
我输了。
表弟一脸得意,咿呀咿呀地哼起了小曲。
而我气急败坏,跑房间,躺床上大哭大闹。因为我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没有人来帮忙化解。
当时才八岁的我,早已潜移默化接收了父亲骨子里传递而来的信念:
不能输,输了就是丢脸。
那个八岁的我,处理失败与挫折的经验,一直延续到了十八岁。
始终没有直面而上的勇气,跨过去。
在强迫症世界,我们总是很刻板,很教条。
从小父母只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当我们开始想要表达自己,选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哪怕挑一个母亲觉得特别丑的玩具,往往,不是被强行拉走,就是被丢在原地。
大人们越是冷嘲热讽,孩子心里的力量就越来越弱。
曾经的我们,在一个个成人的规则里打转。
在强迫症世界里,往往只有“绝对”这一概念。
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漩涡里,绕来绕去,困于其中。
重复某个动作,反复确认某件事或某个念头,这并不是定力,而恰恰是:
被困住了。
遇事不够灵活,在人际关系中,很容易受挫。
一旦觉得丢了一次小脸,就会回避,不去再次尝试获取一份团队的融入感。
太多失败的经历,让我们畏惧。
劝父母们,不要事情还没解决,就带着情绪转身离开。
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除了发怒,放弃,我们还是什么都不会做。
如果当年的我们,不被转身而去的背影留在原地,只剩一堆混乱的情绪。
而是学会将凝固的关系疏通,并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从而有勇气尝试和人再次链接,或许结局会有些不同。
但这都是过去。
会有一个人愿意,陪伴你,
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知如何面对的情境。
我们需要阳光,需要多出去走走,也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陪伴。
直到,有一天,我们渐渐学会,自己陪伴自己。越来越靠近生命的真相,看清背后的意义。
每日分享
我们可以逃避环境,可以逃避人际关系,但无法逃避自己的心灵。如果内心有烦恼,无论换作什么样的环境,烦恼还是不能摆脱。直面人生,也就是直面我们的心灵,因为苦受和乐受都来自心的感受,来自于心的认识。——济群法师《心灵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