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产品形态就是选择我们在哪里以以及如何呈现在用户面前并与用户产生联系。如果不是未成型的新项目,那么已经有了主要的产品形态,之后也会因为想要离用户更近,而有延伸新的产品形态的需求。本文就是探讨产品经理如何延伸产品形态离用户更近?
一、互联网产品有哪些产品形态?
过去以产品为中心,讲渠道;现在以用户为中心,谈入口。我以流量入口为划分标准,梳理了目前互联网产品的主要形态:
二、选择产品形态要考虑的因素?
1、商业模式/业务模式/产品架构/业务流程
这些都是策划一个新项目时,决定最初那个MVP长什么样子要考虑的。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
(1)我们核心想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满足什么需求?
(2)我们的用户是谁?在哪里?
(3)TA们的需求场景是什么?
(4)我们如何创造价值?如何盈利?
2、项目阶段/开发成本/运营成本
项目阶段,是做决策的重要背景。项目或者产品处于什么阶段,决定了我们可以投入多少,可以预期的回报是多少。
启动期就是MVP尝试的阶段,也是冷启动的阶段。产品形态要尽量低开发、重运营,做到快速测试市场,同时又具备冷启动的能力,通过运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反馈。
成长期就更侧重在加速成长,以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和流量入口为目的,拓展产品形态;同时也是降低科技创新带来的主流渠道变更风险,防止自己被降维打击。
成熟期要沉淀出几个主流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重点打磨优化。
3、运营/增长策略的实施空间
运营以拉新、留存、转化、促活(复购)、裂变为目的设计策略时,需要一个落地环境和流量承接池;而不同生态内的规则不同,订阅号做拉新和APP做拉新的策略思路就不尽相同。另外,不同产品形态的增粉门槛也不同,订阅号增粉的门槛是「关注」这个动作,APP则是「下载」这个动作,明显下载的门槛更高,但APP内的策略空间也更大。决策就是要依据这些相互制约的因素做一个权衡。
4、使用场景/产品形态的发展趋势
使用场景,是结合场景来思考,用户最有可能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我们的产品。场景思维更有利于我们了解细分需求,比如同样是提供资讯服务,通勤时间里的开车场景和地铁场景就可以是不同的产品形态,地铁场景可以选择文字的形式,开车场景则用音频的形式更合适。36氪正是发现了这个细分需求,所以推出了36氪随身听的小程序,可以自动连续播放各种资讯文章的音频版。
关注产品形态的发展趋势,就是降低科技创新带来的主流渠道变更风险,防止自己被降维打击。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推出小程序后,大量的小程序开发者涌入,大家都不想不知不觉的被干掉。其他生态也积极的采取措施,比如支付宝推出小程序、各应用商店推出不用下载的轻应用。
关注产品形态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防止流量的流失。当前寄生的平台失去主流地位,流量向其他平台倾斜时,产品也要及时的跟进。比如做电商,不会错过拼多多和直播;做内容,不会错过抖音和快手。这个逻辑就比较直接,精准流量去哪里,我就去哪里。